《台北股市》大中華MCU難逃價格競爭 台股外資最愛新唐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美系外資針對MCU(微控制器)出具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大中華區MCU企業仍面臨價格競爭,且消費市場狀況更劇。個股部分,台股中持續看好新唐(4919)在EV(電動車)MCU領域將持續成長,給予加碼評等、目標價152元。

美系外資表示,意法半導體9月初期32位元MCU(微控制器)價格月下跌7%、至14元人民,GD32F103VET6現貨價格也下跌7%、至7元人民幣。根據最新的通路調查顯示,消費和工業市場9月相較於8月需求略有好轉,主要是由於季節性因素。最新的AlphaWise調查顯示,消費電子產品和小家電的消費意向連續改進,可能是由產品發布推動的;不過,總體而言,由於對經濟前景和就業的擔憂,8月消費者信心減弱,但隨著競爭加劇,9月供應過剩可能會持續,大中華區MCU企業仍面臨價格競爭,儘管沒有看到明確得降價,但根據檢查顯示,只要購買的數量夠大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因此,預計大中華區MCU企業的2023年剩餘時間裡,利潤率和定價將面臨壓力。不僅如此,目前還看到許多來自外國MCU供應商的競爭,外國業者積極推廣多種MCU產品,其特點是低功耗,並瞄準低端AIoT市場,因此,預計消費市場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美系外資表示,儘管需求略有好轉,但通路庫存水位9月和8月保持不變,可能會有一些為第四季備貨的動作,但需求復甦的信心仍不足;也注意到大陸供應商的MCU現貨定價與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相比,約約35%的折扣,但國外的供應商的MCU現貨定價卻是比新冠疫情之前高出約10%,顯示很難斷定需求的冷熱狀況,不容易預測谷底。

美系外資表示,以大中華區MCU供應商來看,儘管近期需求疲軟,但長期結構趨勢(RISC-V、邊緣人工智慧、大陸半導體本地化)有利於產業發展。個股來說,樂鑫其產品競爭力有助於其在RISC-V MCU產品獲得市占率,故股價有進一步上漲機會;兆易創新很可能成為大陸本土化市場份額最大的贏家,但近期業務仍然充滿挑戰;芯海科技則因為市場疲軟,維持減碼評等。台系個股部分,看新唐在EV(電動車)MCU領域將持續成長,也相當受到青睞,給予加碼評等、目標價1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