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國市場熱度升溫 專家指引多元化投資策略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近期,全球知名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明顯攀升。以成功預測金融危機而聞名的《大空頭》作者Michael Burry大幅增加了他在京東和阿里巴巴的投資。同時,對沖基金大亨David Tepper也將大量資金投入技術和中國市場。這些投資行動的背後,反映在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上,該指數從4月22日到5月3日上漲了14.86%,是自2023年1月以來最大的兩週漲幅。5月16日,該指數更是收盤上漲2.49%,達到了自2023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專家David Barrett將這種趨勢歸因於中國市場的吸引力相對提升。他指出:「自2021年房地產市場調整以來,中國股市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導致國內外投資者信心大幅下降。然而,這也導致了極端的價格定位,使得中國股票對於價值投資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像Burry和Tepper這樣的投資者以高度集中的投資組合聞名,他們對中國公司的大量投資表明對該市場潛在上行空間的信心。」

對於中國投資市場的展望,David Barrett持樂觀態度。他強調:「有幾個指標表明中國政府正在採取有效措施刺激經濟增長並恢復市場信心。支持弱勢領域、鼓勵國內投資和穩定金融環境的努力已經開始顯示出積極效果。」

他特別強調了中國國內政策對相關增長的關鍵影響。「減少房地產相關風險、支持半導體行業並鼓勵國有企業加強財務狀況的相關政策至關重要。此外,增加中國公司股息支付的舉措,可能會吸引更多尋求收益的外國投資者,特別是在高利率環境下。」

廣告

對於投資領域,David Barrett強調科技行業是A股和香港股市中的一個關鍵投資領域。「中國科技公司在創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憑藉政府的大力支持,它們能夠很好地應對全球挑戰。例如,如果中國在購買半導體方面遇到阻力,它們有能力自行開發。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資下,該行業的韌性和增長潛力是巨大的。」

此外,他還指出電動汽車(EV)行業是一個前景廣闊的領域。他觀察到最近對電動汽車的關注急劇增加。儘管在中國大陸的西方品牌表現,以及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科技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並且任何進展,尤其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都可能會推動中國國內投資。

面對全球市場,David Barrett建議採取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策略,避免過度依賴美國股市。儘管美國市場近期經歷了快速增長,但必須考慮其他地區的機會,例如中國,其市場估值同樣具有吸引力。他解釋說,鑒於近期美股的上漲,需要謹慎行事並實行多元化配置。大宗商品如黃金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和經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對沖工具,仍然具有吸引力。隨著央行繼續管理流動性和利率,保持平衡的投資組合,包括低估的國際資產和有形商品,可以為資產提供穩定性和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