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常出現不明瘀青?數月都不消?中醫談瘀青,伴隨這些現象要當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生活上總免不了有磕磕碰碰,瘀青往往也會隨之而來,雖然瘀青有礙觀瞻,但一般來說大多只要一週左右時間就會自行消散,因此民眾常對瘀青不以為意。但中醫師提醒,如果民眾發現瘀青持續超過1週以上,甚至數個月都沒消退,甚至還硬硬腫腫的;或是明明沒有碰撞,身體卻常常莫名青一塊、紫一塊,就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找出原因較有保障。
瘀青3、4個月都沒消?小心可能遺留下腫塊產生脂肪瘤、纖維瘤
瘀青是怎麼形成的呢?賴睿昕中醫師表示,瘀青主要是人體肌膚受到外力撞擊或揉捏過度,造成皮下微血管破裂,使得血液漫流於組織之間導致。瘀青部位一開始在外觀上會有紅腫、疼痛的情況;1~2天後組織間的血液因缺氧,會使肌膚表皮呈現青色;3~4天漸漸變藍紫色,再慢慢變褐色,一週左右會退成黃色後慢慢消失。
而每個人瘀青的復原速度會因受傷程度、人體代謝速率不同而有所差異。假如瘀青未消除,有可能是沒有妥善照護受傷部位,導致皮下瘀血與水腫無法及時散去,使受傷部位修復不良、組織增生,而遺留下腫塊導致。且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受傷細胞的不同,這些腫塊更可能會演變、產生脂肪瘤、纖維瘤、血管瘤、骨瘤、神經瘤等腫瘤。
雖然上述大部分腫瘤為良性,不會造成身體的傷害、不容易增大,但也有可能因為活動、碰觸等因素慢慢增大。因此,臨床上建議民眾,當3、4個月瘀青都沒消時,可以試著適度熱敷,加上輕柔按摩看看。假如,執行數天後瘀青及腫塊未見改善,則建議儘速就醫,了解是否傷及深層組織或骨頭,或是否可能有其他健康問題,例如,紫斑症或其他血液疾病。
身上常出現不明原因瘀青,且集中在腹部、背部等不易碰撞部位?小心恐是紫斑症、白血病前兆
賴睿昕中醫師也特別提醒民眾,如果身上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瘀青,或是稍微一碰就瘀青,甚至合併其他異常出血。特別是,一般正常瘀青多半會出現在四肢及身體外側容易受到碰撞的部位。但是,假如在大腿內側、腹部、背部等不易碰撞的部位出現瘀青,就應該特別注意、提高警覺,這有可能是疾病剛開始的表徵。像是,紫斑症、白血病等血液疾病,都可能引起上述現象的發生。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軀幹及四肢常會有多處出血點,或是大大小小的異常瘀青,這是臨床上常見白血病的初發徵狀。
●紫斑症:紫斑症則是皮膚出血呈現紅紫色斑點的統稱。造成紫斑症的疾病很多,多半和出血性的血液疾病有關,除了身上容易瘀血、出現瘀斑、紫斑以外,女性月經血量也會增加,更甚者會有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量多不止、腸胃道出血、血尿等。
放血處理瘀青?有中醫師身份及資格者進行才有保障,24小時內注意傷口清潔
除了解釋瘀青的成因,跟出現哪些異常要當心外,賴睿昕中醫師也進一步針對中醫處理瘀青的常見臨床方式加以說明。其提到,中醫有個快速治療瘀青的方式,那就是放血。放血是根據中醫「經絡學」理論,在特定穴位扎針放血,以達到疏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以及疏瀉病邪,幫助祛邪外出的治療方式,屬於中醫「瀉法」的一種;簡單的說,就是將多餘的排出、將不通的打通,來讓人體歸於平衡。
至於放血的具體施行方式為何?賴睿昕中醫師強調,放血屬於侵入性治療的一種,執行放血療程的人員需具備中醫師身份及資格,過程中也必須做好清潔消毒工作,才能確保安全。中醫執行放血必須使用一次性無菌採血針,先將身體表皮消毒後,再迅速扎針使血液流出;假如血液不易流出,則會使用消毒過的拔罐器,附著針刺部位負壓將血引出。一般臨床放血治療,所需時間大約在10~15分鐘不等,而其也強調,放血不是血放的越多越好,事實上過度的放血容易損耗氣血,需特別注意。
另外,治療前後患處傷口需經過仔細消毒,避免感染也很重要。尤其是,放血後的傷口清潔很重要,建議24小時內不要碰觸到水或洗澡!可用防水繃帶小心保護傷口,傷口部位會有一點痛、酸或無力感,這症狀會隨著時間舒緩,若傷口有持續紅腫的情形要盡快回診。而在放血後,也需注意飲食方面,切忌避免食用炸、辣熱性的食物,這類食材容易讓身體燥熱阻礙傷口復原。
放血作用多?誰都能進行嗎?中醫師提醒有凝血功能障礙、貧血等狀況者不宜
不光解說瘀青放血的方式,賴睿昕中醫師也進一步說明放血在中醫臨床的用途,放血常用在消腫、止痛、瀉熱、化瘀等,像是外,傷引起的腫痛瘀血,如果在患處針刺,排除流不出的瘀血,能很快緩解腫脹症狀,並加速復原。此外,血瘀而引起的頭脹、頭痛、失眠,在頭部扎針去除瘀血,也可迅速獲得緩解;面對熱性疾病,像是高血壓、急性中風、熱中暑,肌肉高熱、頸項僵硬,放血可以排除血脈中的邪熱,使身體降溫、氣血歸於正常。
中醫認為「久病必有瘀」、「瘀則不通,不通則痛」,因為血瘀,使得疼痛長期無法消除,此時可以在特定穴位扎針放血,使經脈疏通、促進氣血循環來改善疼痛。但要注意,是否適合放血應聽從專業中醫師診斷,切勿自行下診斷、施行,以免產生不良作用。
不過,賴睿昕中醫師也提醒,因為放血會產生傷口、造成出血,因此有凝血功能障礙;有血小板缺少、血友病、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嚴重肝腎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因為傷口不易癒合,應謹慎接受放血或最好避免。另外,皮膚感染、潰瘍的人,也不宜在感染部位的周圍進行放血。
還有,有嚴重貧血、低血壓、血管瘤的人,女性懷孕、剛生產後、過度疲勞、大病或久病初癒、體質虛弱、過餓或過飽、酒醉,也都不適合,最好也不要接受放血療法。有暈針史或怕血的病人,也不要勉強接受放血療法。
【延伸閱讀】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別讓口罩轉生了 民間示範乾蒸4陷阱
7天募到1.5億 義籍老神父感動謝台灣
防疫在家開銷減少 網:比上月省2萬
疫情下是買車好時機? 網友反應兩面倒
開箱中捷 設計曝光「像在樹海上行走」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