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台商赴美設廠 需注意哪些事項?

在川普「美國優先」經濟政策下,當台商思考是否在美國建立製造工廠時,應考慮以下常見的問題與注意事項。

首先,台商必須應對複雜的美國法規環境,包括聯邦、州和地方的法律,這些法律涵蓋勞工、環境標準和安全協議。遵守這些法規可能耗時又昂貴,需要大量的法律和行政資源。此外,台商也須適應與台灣不同的文化及商業慣例,包括了解並融入當地美國勞動市場,例如美國當地員工對工資、福利和工作條件,可能有不同的期望。

另一個重大挑戰是,在美設立製造基地所需的財務投資,包括購買或租賃土地、建造設施以及獲取機械和技術的成本。台商若沒有與美國金融機構建立信用或關係,在美國當地獲取融資可能面臨困難。當然,地緣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如美國貿易政策、關稅和經濟狀況的變化,將影響台商在美國製造的可行性和獲利能力。例如美國關稅的上調,將增加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進而提高整體美國生產成本。

最後,美國當地供應鏈的完整性是在美國製造最重要的挑戰之一。全球化的供應鏈,導致美國製造業對國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依賴增加,這在疫情或國際貿易摩擦期間,可能引發供應鏈中斷,迫使因材料短缺而減少生產。如果想在美國境內製造,台商需在美國境內建立可靠的供應鏈,來取得所需的原料及零件。供應鏈問題可能包括原材料的短缺、運輸延誤、成本上升及供應商的可靠性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生產中斷,影響產品的交付時間和量,而影響公司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台商應注意以下幾個面向。首先,提升本身技術和創新是成功的關鍵。企業應該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提升技術水平,並積極採用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其次,優化及多樣化供應鏈管理是重要的一環。台商應該建立多元化的供應鏈,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並加強供應鏈的風險管理,以應對突發事件。

此外,台商應嚴格遵守美國當地法規,並積極採取措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在美的社會責任形象。最後,培養人才也是台商需要重視的事項。台商可與美國當地教育機構合作,提供實習和培訓機會,吸引更多美國年輕人進入製造業,並提升現有員工的技能水平。

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尋求美國聯邦或州政府的協助是不可或缺。首先,企業可以研究政府是否有提供所處行業企業補貼,或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等的稅負優惠,減輕成本壓力。其次,政府為了支持企業的研發活動,促進技術進步和創新,通常會設立專項基金,台商可多方探查,了解自身是否符合申請資格。最後,若台商規模夠大,亦可直接與當地政府進行協商,請承諾提供特別的招商引資相關優惠待遇。

台商赴美設廠需全面評估法律合規、文化適應、財務投資、貿易政策變化及供應鏈管理等挑戰,提升技術創新、積極培養人才,並充分利用美國政府的優惠政策,提升競爭力,掌握美國市場的新商機。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
竹科銅鑼園區環差案 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