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掙脫冷戰思維,才能海闊天空!
川普即將就任美國總統,他從競選到當選以來,圍繞著美國利益至上的核心概念,不斷恐嚇關係密切的國家課徵高關稅,或向美國繳更多保護費,聲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購買格林島,讓美國既有盟邦普遍感到「有這種朋友還需要敵人嗎?」
川普要去全球化,還要去盟邦化,在他腦海中,世界沒有民主與專制對立構成的集團性對抗,沒有經濟友好國與敵對國之分,甚至沒有供應鏈近岸、友岸這回事,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美國利益算計。他揚棄冷戰思維,第一個任期發動對中國大陸的高關稅以及科技鎖脖子,不是因為中國是專制國家,而是因為其漸有實力挑戰美國霸權,及享有對美鉅額的貿易順差。他的第二個任期在「美國優先」及後冷戰思維上只會走得更遠,從而重新塑造國際秩序與交往、交易的規則。
賴清德總統元旦講話呼籲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把供應鏈區分為「民主供應鏈」和「紅色供應鏈」,期望深化前者的韌性,同時關注「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台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這樣的言論,與即將到來的川普2.0顯得格格不入,他徵收關稅沒有民主與專制陣營的區分,宣告近岸盟邦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對歐盟與韓日等國的苛求與污辱甚於中、俄,也誇談自己與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交情好。他要求各國為美國的利益效力,任何國家享受美國的安全保護網,都要繳交更多保護費,哪來的「民主保護網」?「偷走」美國晶片產業的台灣要徵收高關稅,要美國保護的台灣要把國防預算上調到10%。
美國和世界的關係,未來四年將大幅改變,全球化將被川普擺在美國利益的天平上重新定義,再定奪其去留及型態。基於「美國優先」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將引導美國全球定位的調整,一切美國利益至上。二戰以後,美國基於冷戰需求,付出自身資源維護盟國政經利益與全球規則,被認為是「善意霸權」,如今國勢大不如前,川普決意轉變,利用不對稱的優勢來獲取政經利益的「自我中心霸權」。
安全上,美國對於傳統盟友要求更多;經濟上,對於既有盟友和無戰略競爭關係的經貿夥伴,以關稅威脅,要求更多的財稅奉獻、更大的市場開放、更多的在美國設廠生產或其他的政策讓步。其中一個目的是擴大美國企業在全球的利益及外國產業資本流入美國,讓美國在全球化的收益分配中獲得更大份額。
這將衝擊世界跨境貿易及全球供應鏈。不管民主還是專制國家的對美貿易,順差越大者越需加徵關稅;無論哪一國企業主導的供應鏈,都必須為美國企業效力,並無民主與紅色之分,且供應鏈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無法切割出來做區別對待。捍衛美國利益是川普信奉的最高原則,對經貿只有單面性思考,沒有兩個集團區隔與對峙的界線。
美國原是全球化最積極的推動者,提升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結果卻瘦了本土產業外移地區;嘗到全球化甜頭的中國大陸熱切擁抱全球化,習近平基於擴張國際影響力考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熱切於自身的全球化,統領一些開發中國家加入中國主導的全球化大潮流。不過,全球化在參與國及內容上雖分歧,但各國經貿深嵌,不存在兩個判然有別的系統,且貿易與產業鏈類同,逐利重於一切,沒有基於政治立場選擇陣營的事況。即使美中之間近年有一定程度的脫鉤,仍像抱在一起的兩個拳擊手,擺脫不掉也沒有擊倒對方的空間。
全球化逆轉台灣無法置身事外,且只有受壓迫的份,無法在貿易上獲得更多優待,現有的不被收回已屬萬幸。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巨大,川普的加徵關稅巨棒可能揮打過來;半導體產業受川普鍾愛,面臨赴美設廠生產壓力。「民主供應鏈」上台灣損益的變動已可預期。
如僅從冷戰的觀點思考,以剝離「紅色產業鏈」投身「民主產業鏈」為念,不僅昧於事實,甚至將妨礙產業發展。唯有回歸純粹的經濟視野,才能無所羈絆地暢行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