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隆白血病自有學名藥證將到手,雙引擎拉升今年營運續看旺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原料藥廠神隆(1789)第一季稅後淨利大增233%,每股盈餘達0.18元。經營團隊指出,學名藥競爭只會越來越嚴重,未來成長動能來自代客研製和製劑,目前原料藥(API)產能已近極限,將透過產品組合優化提升利潤。至於美國生物安全新法,已經看到很多不管是美國甚至中國藥廠尋求中國以外CDMO廠合作情況,這是台灣廠商的機會,神隆不會缺席一定會去搶市占。神隆近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副總經理林靜雯表示,年初曾揭露今年預計有五個學名藥API,客戶會取得中國或歐洲藥證,新藥代客研製API預計二項取得歐美藥證,自有學名藥(針劑)預計一項取得美國藥證。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用藥的學名藥API,客戶5月取得中國藥證,今年客戶預計中國取得的三張藥證都已拿到,而治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自有學名藥,近日已經回復FDA補件,預計本月或下月就會拿到藥證。

該公司第一季營收8.83億元,年成長36%。毛利率提升3個百分點到40%,營業利益1.52億元,年成長211%,稅後淨利1.4億元,年成長233%,每股盈餘0.18元,也優於去年同期的0.05元。

營收主力仍是癌症用藥占比64%、中樞神經占比27%、其他9%。若從業務種類來看,學名藥用之原料藥占比62%、原料藥代客研製28%、製劑業務10%,對比去年同期占比為80%、10%、10%,主要變化來自代客研製、製劑業務的成長。

代理發言人林智慧表示,代客研製年增率最高達269.2%,主要成長動能來自癲癇新藥原料藥出貨,還有中國晚期肝癌新藥,以及幾個客戶新藥專案在跑。製劑業務成長29%,主要是針劑廠白蛋白的代工,還有糖尿病注射筆簽約收入。學名藥原料藥在強化老客戶回頭合作,還有新客戶拓展,小增2.6%。

展望未來,林靜雯表示指出,各國政府都在管控藥價,學名藥競爭只會越來越嚴重,要成長比較困難,對神隆來說比較像是基本盤,未來成長動能將來自代客研製和製劑,製劑包含自有產品或代工。API取決於產能,但目前產能在現有人力配置下已近極限,未來成長除非把舊的產品淘汰掉,用新產品來補,透過優化產品組合,以後會比較聚焦看到有機會或特殊劑型,如P4、505(b)(2) 產品會優先合作。

至於美國生物安全法影響,她說,藥明康德首當其衝,美國甚至歐洲一些新藥公司有的已經不敢把案子交給藥明康德,開始尋求中國以外CDMO廠,甚至中國新藥公司也不敢用,這對台灣廠商是利多,大家都努力爭取新業務,神隆也一定會去搶市佔。但反之,藥明康德被迫重回中國接單,對常熟廠有價格壓力,已經看到報價跟以往有大差距的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