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瘋湧ETF 2風險要掌握

追蹤主要指數、被動投資的ETF近年來受到全球投資人喜愛。圖/本報資料照片
追蹤主要指數、被動投資的ETF近年來受到全球投資人喜愛。圖/本報資料照片

追蹤主要指數、被動投資的ETF近年來受到全球投資人喜愛,外銀指出,資金流入ETF有利於股市動能和大盤,但同時也會面臨二風險,一是指數追蹤的成份股集中度高,資金流入波動較大的科技股使其權重增加,整體防禦性下降;二是投資人增加目前股市最昂貴的投資部位,恐有溢價風險。

台灣今年2月底的ETF規模,來到1.5兆元新高,與美國相同的是,相較於主動型基金,台灣有更多的資金流入被動型ETF,外銀分析,投資人應該要意識到這種狀態將產生二大風險,一是集中度過高的風險,造成防禦性下降。

外銀表示,因為ETF追蹤的通常是主要指數,例如標準普爾500指數,雖然資金流入ETF本質上有助於推動股市動能與大盤成長,但同時也會增加指數成份股中的權重,流入ETF的資金愈多,等於流入指數成份股的資金愈多,就進一步增加其權重,使這些指數的防禦性大不如前,因為科技股的權重愈大,防禦性板塊的權重愈小,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或醫療保健的權重幾乎創歷史新低,意即投資人更容易承受波動或下行風險。

舉例來說,美國最大的五檔股票占標普500指數市值的26%,是有史以來最高集中度,當ETF追蹤這個指數,意味著投資人被動地將100元當中的26元分配給排名前五大的公司;若ETF追蹤的是納斯達克100指數更極端,其中最大的五家公司占比32.6%,等於100元當中有33元投入這五家公司。

外銀認為,這種狀態還將面臨第二個問題,也就是投資人會增加市場最昂貴部位的投資,目前主要指數中以科技股排名最前,以美國七巨頭來說,其交易價格屢破記錄,樂觀者認為估值仍遠低於網路泡沫時代的極端狀態,悲觀者認為可能有估值溢價的疑慮。

廣告

長線來看,投資人也是用較昂貴的價格買進投資商品,除非這些企業的獲利,可以持續保持高成長和出色表現。

以台股ETF來說,市值前五大規模的0050、0056、00878、00919、00929,規模皆在1,600億元以上,其權重大多以半導體以及電子業為主,成份股多有雷同。外銀提醒,投資人應意識到全球指數權重集中度高所帶來的風險,進一步增加多元化投資配置。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大成大手筆 大陸蚌埠建新廠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