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支援!全聯全支付會員數突破200萬 年底挑戰電支龍頭

果然有支援!全聯全支付會員數突破200萬 年底挑戰電支龍頭
果然有支援!全聯全支付會員數突破200萬 年底挑戰電支龍頭

文/林苑卿

根據《財訊》報導,挾著全聯龐大的資源,全支付在9月1日風光上線,短短兩個月會員數就突破二百萬;而且,根據金管會公布8月的數據,全支付交易金額已名列全台支付的第3名。

全聯總經理、也是全支付董事蔡篤昌公開提出對全支付三大期許:第一個是年底前會員數突破三百萬;第二,期待年底前全支付可以挑戰龍頭寶座;第三是,明年合作的外部通路可以超越20萬。

全支付總座游金榮日前接受《財訊》採訪時強調,在背負全聯集團成為領頭羊的期望之下,全支付不只有不能輸的壓力,也有做得到的底氣。「老實說,我們沒有想過五年後還不賺錢,而是至少會達到損益兩平。」面對外界的不斷質疑,游金榮受訪時如此堅定地回應,在努力槓桿母集團擁有的資源與規模下,全支付就是要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8月下旬,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在全支付上線發表會上,宣示全聯有1300萬名會員,消費者黏著度高,要挑戰做全台支付的領頭羊。但是,他話鋒一轉也直言,一卡通、悠遊卡應該要來做支付領頭羊才對,「這是燒錢的企業,不是賺錢的企業,所以大家才不敢站得很前面,因為還沒有看到什麼有賺錢的地方。」

的確,《財訊》報導指出,根據《2021年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統計,台灣支付消費習慣逐漸改變,行動支付好感數上升,從2020年37%上升到50%。儘管如此,商發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創模所副所長李世珍也點出殘酷的事實:「在消費愈多手續費愈多、零售業也跨入電支市場等衝擊之下,21年還尚未有任何一家電支公司獲利。」

廣告

但就在台灣電支市場挑戰這般嚴峻之時,林敏雄卻敢喊出:「一年燒掉5億元,五年後可以慢慢恢復平衡。」連上線七年的霸主街口都做不到的事,為何林敏雄如此胸有成竹?

因為,《財訊》分析,電支是不可錯過的巨大商機。放眼全球,臉書、谷歌、亞馬遜、微信、百度等都已靠著成為超級入口賺取龐大的收入。「在台灣,看起來電支是有機會成為超級入口的機會點,但要拿到這個機會點,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擁有台灣網路電商教父之稱的91APP董事長何英圻不諱言。

電支同樣屬於行動支付,但功能更多、安全性更高,不僅具有第三方支付的代收、代付之外,最大特色是只要綁定配合銀行的存款帳戶,就可以用來轉帳、儲值、提領,無限的商機自然也吸引群雄競逐。不過,李世珍也指出,電支存活下來具備的必要條件:首要就是提供快速、方便的支付服務;再者是提供多元選擇的支付店家;第三是提供跨域支付、集點、兌換的環境。

根據《財訊》報導,全支付上線首日,已有手搖飲、百貨、藥妝店、咖啡店到水電繳費等高達百大品牌、十萬支付據點,都能用跨通路支付;同時,福利點也能轉換使用,不只可以抵用買菜金,也能用在數百個合作品牌;為衝刺會員數,更打出消費滿百元,福利點享三倍送的大誘因。全支付為了存活,已有5年燒光25億元的打算,但5年後的競爭力仍被外界打上一個大問號。

果然有支援!全聯全支付會員數突破200萬 年底挑戰電支龍頭
果然有支援!全聯全支付會員數突破200萬 年底挑戰電支龍頭

但其實全支付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論資源,全聯旗下擁有超過850萬會員數的第三方支付PX PAY,將為成為全支付潛在全面接收的會員數。

論優勢,全支付也有深厚的底蘊。《財訊》報導指出,「全支付一年預估要虧5億元,但是假設蝦皮要做到像全支付的全實體動員,可能要花30至40億元。」何英圻提出他的觀察說,全支付完全顛覆過去純網路的框架,也就是純空軍作戰模式,因為它的母集團全聯在台灣已經擁有超過1100間實體店面,這些規模壯大的陸軍都可以被全支付動員;假設蝦皮要做到同樣規模的動員可能要虧更多的錢,所以全支付算是取得市場最低的營運成本,若從純網路的觀點評論,可能低估了全支付的實力。

但毫無疑問的是,全支付確實也正在面臨所有電支營運商都會面臨到的難題:大多數消費者還不習慣先在獨立的電子支付帳戶儲值,再進行交易或轉帳的電支。

所以,根據《財訊》報導,游金榮也不斷提出滾動式的策略,突破經營上的困境。「我們一直在跟銀行溝通,透過技術與機制打造類似綁定信用卡,讓消費者可以延後付款的電支模式。」游金榮不諱言,全支付比較偏向走創新的結構,例如創造新的支付方式需要整合多方資源,包括金管會、銀行等,所以曠日費時,而且也不見得會成功,但團隊還是會努力去嘗試。

顯而易見的是,不同於大多數電支業者的樣態,全支付是從零售體制長出來的電支,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充滿著面對新市場的課題。也因此,游金榮在訪談過程中一直提到:改變,是全支付團隊很重要的價值觀。「我們其實就是一直在改變的過程中成長,學習去做應變、去改變面對到的各種挑戰,走出自己的路。」…(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

味全龍季後賽 頂新二董坐外野冒雨全程參與

空頭階段注意!認養股可能變殺盤重心 跟著「投信大哥」當心撞上停損賣壓

呱吉走鐘獎的逆襲!點閱率一周逾180萬次完勝金鐘 惡搞自嗨也不忘公共化

兩大股東17年訴訟揪葛落幕...彰銀走出合併紛擾 董座凌忠嫄逆勢衝出好成績

美光導入EUV 台灣成首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