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競爭門檻高 廠商虛實要摸清 散熱族群當紅 3徵兆預示短線過熱?

金字塔競爭門檻高 廠商虛實要摸清 散熱族群當紅 3徵兆預示短線過熱?
金字塔競爭門檻高 廠商虛實要摸清 散熱族群當紅 3徵兆預示短線過熱?

在電腦展過後,飆漲一年的散熱類股,短線股價可能熱過頭;從產業結構、營收,再到大戶籌碼,有些徵兆值得投資人留意。

文/尚清林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6月初,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全台走透透,點到名的族群被視為AI正牌軍;其中,散熱族群在健策成功站上千元大關後,市場更是沉浸在一片樂觀中。不過,法人從產業結構、營收、大戶籌碼3大面向提出警訊,提醒投資人小心短線過熱,別輕易追高。

現實 營收表現 難撐股價

首先就產業結構來看,冷卻效果更強大的液冷、浸沒技術,已經是散熱廠商的發展趨勢。儘管6月的電腦展中,台廠紛紛推出液冷系統,但根據業界透露,以前散熱產業進入門檻低,一有新產品推出,廠商覺得有利可圖就會立刻跟進,但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因為AI伺服器是金字塔的競爭,需要的是錢和品質;也就是說,競爭不在於價格,而是要有研發產品的能力和資金,才能夠備貨給CSP(雲端服務商)玩家,進入門檻其實很高。

另一方面,現在AI伺服器是散熱和電源結合在一起,需要一起解決。相較於散熱模組產業,台廠在電源供應器的規模要大上許多,面對亞馬遜、谷歌等CSP大廠時,較有能力提供整合性的產品;相對的,這些CSP大廠較不會找上資金規模較小的散熱廠商。

簡單來說,這一波AI伺服器的液冷系統大商機,由於單價高、認證過程需更為嚴謹,因此一般中小型散熱模組廠商需要花費比過去更多的心力,才能真正打入供應鏈。

金字塔競爭門檻高 廠商虛實要摸清 散熱族群當紅 3徵兆預示短線過熱?
金字塔競爭門檻高 廠商虛實要摸清 散熱族群當紅 3徵兆預示短線過熱?

其次,從散熱廠商的營收表現,至今還看不出股價續漲的動能。自去年黃仁勳在台北電腦展上對著浸沒式散熱系統指出:「This is the future!」後,投資機構就開始調高AI伺服器液冷系統的滲透率,促使股價上揚。而今,散熱股已經飆漲一年了,各家散熱廠商的營收,有跟著AI伺服器一起上揚嗎?

廣告

《財訊》雙週刊分析,以雙鴻為例,財報中首季營收為31億元,季減5.8%,年減3.9%,至今沒有因為AI伺服器需求而有所增長。再用本益比角度,首季EPS(每股稅後純益)為4.51元,全年法人普遍預測有挑戰20元的實力,以雙鴻目前約八百元的股價,本益比仍達40倍,的確沒有太便宜。

法人解釋,雙鴻算是一線散熱廠,但是營收都還未享受到AI伺服器拉貨的動能,就不用說跟風的二線廠商,像是尼得科超眾首季營收為17.68億元,年衰退39%;建準首季營收為30億元,年衰退0.5%,同為鴻海集團的AMAX首季12.7億元,也衰退近20%。

從各家營收狀況來看,液冷系統喊得震天價響,但可能營收占比頂多個位數字,尚未做出太大的貢獻。

分歧 外資喊買 大戶退場

第三點,一家公司股價是不是太貴,大戶的動作最清楚。外資看法一片樂觀,摩根大通認為在AI伺服器成長浪潮中,無論是氣冷或液冷散熱,都將獲訂單加持,給予奇鋐、雙鴻「優於大盤」的評等;大和資本證券也給予雙鴻「優於大盤」的評等;高盛也對奇鋐提出「買進」評等,目標價1026元。

儘管外資報告一面倒看好,但大戶已經開始默默的出場了。以雙鴻為例,5月股價衝上歷史新高955元,把散熱產業氣氛帶到最高點;但反而是大戶出場的最佳時機點。統計資料顯示,5月17日雙鴻持股4百張以上的大戶,持股為65.47%,到了6月14日,已降至57.72%,1個月內少了7個百分點。

《財訊》雙週刊指出,外資報告雖對雙鴻維持買進評等,但從持股比重觀察,5月17日時,持股比重為26.08%,但到了6月14日,已掉至21.25%。很顯然的,面對如此高價的雙鴻,不管是大戶或外資,都選擇先獲利了結,意味著整體散熱產業的籌碼的確有鬆動現象,值得投資人留意。…(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4期)

延伸閱讀:

科科科技IPO破局,到底哪裡出錯?台灣證券史首見 公司與承銷商兩敗俱傷...

霸氣魏哲家 為何敢向客戶大膽喊漲?一場記者會,揭開台積電股價易漲難跌的祕密

50影響力人物》儒鴻創辦人洪鎮海 全球機能布創新之父

50影響力人物》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 台灣半導體崛起的奠基者

50影響力人物》龍德造船董事長黃守真 國艦國造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