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添2項 馬藍、天仙果入列

馬藍為藍染工藝重要原料,成為林下經濟的新品項。(圖:林務局提供)
馬藍為藍染工藝重要原料,成為林下經濟的新品項。(圖:林務局提供)

農委會林務局發推動林下經濟,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台灣金線連及台灣山茶等品項,最新公告新增「馬藍」及「天仙果」為林下經濟品項。林下經濟可栽培作物已達7項,林農、部落或農民團體能有更多栽種選擇,未來將有更多優質林產品問市。

林務局由2019年4月實施林業多元輔導方案,力推林下經濟,林農可在森林區域投入農業生產,相關的產品供銷售。林下經濟也成為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之下,有效活絡山村社區與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重要措施。

最新公告新品項是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天仙果(Ficus formosana),都是深具特色的品項。馬藍是天然藍染工藝的重要原料,早年是台灣出口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近年因文創團體推廣傳統藍染,馬蘭的種植與利用重新獲得喜好。馬藍適合生長在溪谷旁闊葉林下或者鬱閉針葉樹林下的高溼度環境,林務局指出,馬蘭的栽植栽植成活後可維持2至3年莖葉生產,大約3年生以上的植株建議汰換以維持生產力,林下經濟規範馬蘭每公頃最適栽培規模為0.1至0.3公頃,也就是栽植密度約為每平方公尺33至40株;採收時以採摘莖葉為主,每年可2次採收。

天仙果又稱為牛奶埔,是全株利用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中、低海拔約800公尺以下的陰濕闊葉林下或者灌叢下環境。林務局說明,台灣民間普遍認為天仙果對人體健康有幫助,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取其根莖燉雞湯或是豬腳,葉子烘乾後可以泡茶,成熟果實則當做零嘴食用,整體食味良好,市場潛力不錯。

林下經濟規範,天仙果栽植在美植袋或空氣盆等容器內,放置林木行列間,容器下部10至15公分埋入土壤,以保持濕度,每公頃最適栽植株數1500株;每年11月至隔年3月為栽植最佳季節,在雨量不足的栽植地點應適度人工灌溉,維持土壤濕度。

林務局認為新增「馬藍」與「天仙果」兩項,有助林農開發多元林產品,增加林業經營收益,同時也為地方特色產業注入新活水。(張佳琪報導)

天仙果長期以來被民間認為有益健康,林下經濟開放栽種。(圖:林務局提供)
天仙果長期以來被民間認為有益健康,林下經濟開放栽種。(圖:林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