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及國軍應對得宜 未來要展現國際溝通能力 中共軍演解除 台灣該走的下一步

政府及國軍應對得宜 未來要展現國際溝通能力 中共軍演解除 台灣該走的下一步
政府及國軍應對得宜 未來要展現國際溝通能力 中共軍演解除 台灣該走的下一步

文/郭瓊俐

8月5日週五下午的台大公館商圈,年輕人三五成群聚集在咖啡廳聊天,街頭散發著迎接週末的輕鬆氛圍;但根據《財訊》報導,在不遠處的公館蟾蜍山上空軍作戰指揮部,氣氛嚴肅緊張,官兵們聚精會神盯著雷達螢幕,再強的冷氣都驅不走他們額頭上的汗珠。

這是中共展開環台軍演的第2天,前1天共軍才發射11枚東風飛彈,這1天則有數10架次的中共戰機越過台灣北部的海峽中線,頻頻挑釁,我國空軍戰機不斷升空驅離;《財訊》報導指出,不管是第1線的戰機飛行員或地面的指揮部官兵,都不能有任何一刻的閃失,既要捍衛我國領空,又要避免和共機擦槍走火,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人民很淡定 出遊人潮未減

「這次國軍的表現有80分,顯示國軍的素質很高。」一位軍事相關幕僚指出。他說明,戰鬥機在空中1秒鐘前進兩百公尺,軍艦在海上因為慣性定律也會保持前進狀態,當敵人步步進逼,既要嚇阻他們,又不能發生擦撞衝突,每一個決定都要在幾秒內做出來;這次中共軍演危機可平和落幕,是台灣的節制與我國軍人的高度壓力換來的。

《財訊》報導指出,除了國軍臨危應變能力增強,蔡英文總統的沉著應對也受到肯定。日本自衛隊公布中共軍演第1天發射的導彈,有4枚飛越台北的上空,但我方並未公布這樣的細節,消息一出,蔡總統4日晚上立即發表談話,表示國軍已加強戰備,嚴密即時掌控周邊軍事動態,並強調我方不會升高衝突,不會挑起爭端。

8月5日,蔡總統接連出席台灣美食展、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維持正常公開活動以安定民心,6、7日週末兩天坐鎮官邸密集聽取軍情動態報告,8日又以隆重的軍禮,歡迎到訪的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總理龔薩福(Ralph Gonsalves),9日南下雲林各地出席活動。台灣民間也維持如常生活,暑假出遊人潮未減,展現「不畏懼」的韌性。

廣告

根據《財訊》報導,相較於台灣人民的淡定,全球這次高度關注兩岸緊張情勢,國際媒體以「第4次台海危機」看待中共環台軍演,而且認為比之前的規模更大,因為中共已在實質演練環台封鎖作戰。

對此,國防研究院戰略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這次中共軍演「緊張,但還沒有到『危機』的強度」,判別的依據就是「動武意圖」,中共若要動武就會大規模動員地面部隊,根據美國解密資料,1996年台海危機,中共的確計畫出兵占領台灣的一個小島,當時有15萬地面部隊集合;這次中共傾向武力展示,因此只有出動海軍、空軍,海空軍是無法占領島嶼的。

中共很刻意 成麻煩製造者

蘇紫雲表示,與其說是「第4次台海危機」,更應該解讀的是,在美國尚不確定兩岸關係採戰略清晰或戰略模糊之際,中共對台政策已經是戰略清晰了;中共之前講「一中各表」,留有模糊空間,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提出的涉台白皮書,明確宣示「一國兩制」是台灣問題基本方針,這是政治上的清晰,而中共第1次演示封鎖控制台灣,則是軍事上的清晰。

根據《財訊》報導,核心人士指出,中共一直宣傳此次演習達成「打破中線」、「拒止外軍」以及「封鎖台灣」幾個重點,但實際上台灣的海空軍都在很短時間內,有效地把中共解放軍艦艇、軍機阻止在海峽中線外,某種程度更讓台海中線成為國際觀點中的「既有現狀」;中共毫無節制地在台海周邊設置演習區,更讓台海問題快速成為國際焦點,例如第1時間就引起G7(7大工業國組織)的強烈聲明;而飛彈射向日本水域後,更強化了北京成為區域麻煩製造者的共同印象。

核心人士強調,因為台灣軍隊應對得當,軍演這段期間,台灣周邊國際航道、水道的暢通與安全得到確保,反而陸續得到國際觀察家、智庫的肯定。

前國安幕僚則提醒,以後共軍若三不五時就飛越台海中線,或是軍演常態化,台灣要如何因應?如果台灣的形象變成是「一個永遠處在戰爭邊緣的地方」,將對台灣很不利,政府需要和國外好好溝通。…(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66期)

延伸閱讀:

軍演對貿易影響多大?財政部回顧歷史推演 第3次台海危機出口仍成長

從當年台海危機看金融應變之道:緊貼美國貨幣政策 避免資金外逃

從俄烏戰爭看台海危機...面對戰爭威脅,台灣為何比以往更有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