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專屬」的投資模式?
文:歐陽姚
IMF憂心新冠疫情與疫苗不平等,恐加深全球貧富差距。其次,通貨膨脹也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再加上其他因素…都造成貧富差距,更加嚴峻。
薪水階級,收入最大來源就是「薪資」;如果要增加財富,多數人會選擇「投資」。
然而,無論是投資股票、房地產、債券或外匯…每種投資商品,都有不同的特性與資金需求。所以在投資前,最好先弄清自己的投資屬性與特質,才不會白走冤枉路或繳交過多的學費;因為投資的結果是希望獲利,而不僅僅只是打敗大盤!
*投資看個性?
一位投資人進入股市的前幾年,依照大師們的建議「長期投資」,不要隨便買來賣去。沒想到,因此讓他經常處於心神不寧的狀態;尤其是一到周末或長假,更是憂心忡忡,擔心放假期間,會不會有甚麼突發狀況,導致股市重挫。
由於台股與美股連動性高,即使台股收盤後,晚間也要看了美股開盤,才能去休息。若是當天美股走勢不好或遇重大利空,更是連半夜三更都要起床查看。他自嘲那段時間是「獲利不太多、細胞死不少」。
後來他開始嘗試「當沖」。每天開盤後,看看有沒有機會,若機會來了,就下單買進,只要股價漲個5毛1元,他就獲利出場,基本上股票不太留倉。
這一階段他自詡是「股票不留倉、睡覺也心安」,總算找到適合他的投資方式。
另外一位投資人,原本投資房地產。她以房地產的方式操作股票,緊抱不放。經常股票抱上去又抱下來,別人都賺了好幾趟,她還在原地不動。她說自己後知後覺,看著股價起落,既沒賺到獲利,心中又滿是後悔,太不划算了。
後來又重新投資房地產,既不用天天查看房價,也無須常常決定價位,這種buy/hold的方式,才適合她。
當然,別人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你,但你知道自己的投資特質是什麼嗎?又有那些投資優勢?
*小錢+長時間 投資的完美組合?
一位美國留學生,今年學成回國。回台前,將身上僅剩的1萬美元,全數買了APPLE股票。
雖然買到的股數不多,卻是一樁不錯的投資。
理由1 、APPLE產業前景看好
理由2 、1萬美元是閒錢
理由3 、若長期投資,小錢有機會滾出大財富
某人力銀行公布了最新世代薪水調查,40歲以上平均薪資是5.3萬,30~40歲平均薪資4.4萬,至於30歲以下,平均薪資3.5萬。
對照這三個世代的收入,扣掉生活支出後,大都拿不出太多資金投資;幸好,30~40歲開始投資還不算太晚,擁有時間上的優勢。
不會因為股票價格波動而影響上班情緒的,可以自行操作股票、想簡單一點的可以選擇基金,只要每個月看一下對帳單、至於完全不能承受一點波動的,零存整付最穩健;等存到第一桶金,可以伺機投資房產…。
年輕窮一下子沒關係,只要有開始,就有機會;然後利用時間以及複利累積,替自己創造財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