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藉紓困強化產業競爭力
作者: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疫情衝擊下政府編列龐大的紓困預算,政府可動用的額度高達4200億元,然紓困預算大多用來消極的補助,本文建議,政府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強化產業競爭力。
消極紓困
立法院會五月底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提高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總額上限至新台幣8400億元,換言之,政府最高可動用的額度達4200億元,並延長紓困條例及特別預算施行期限至2022年6月30日止。
行政院3日迅速通過紓困4.0特別預算案,包括企業紓困、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等,歲出規模為新台幣2600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首波紓困金已於6月4日就可以快速入帳。
觀察其紓困4.0方案,補助範圍再度擴大,直接給予農漁民、自營工作者、領隊導遊、餐飲、計程車、遊覽車司機等受衝擊的人,每人1-3萬元生活補貼,連國小以下孩童,或國高中特教生,1人也可領1萬元的「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另外,提供勞工每人最高10萬元紓困貸款與企業紓困貸款。
相信這只是第一波,未來極可能會持續加碼,例如:前次紓困案的「振興三倍券」;民進黨立委已提案直接發給勞工1個月最低工資現金;疫情稍緩,亦可能再推旅遊補助等。
強化產業發展
政府大撒錢救急有其必要,然不可錯過藉此強化產業的競爭力,筆者認為政府可朝向以下方向努力:
首先,過去國人對行動支付使用意願不大,疫情期間現金交易容易傳播病毒,無接觸交易意願大增。經濟部可趁著這段期間,鼓勵商家(尤其是傳統市場)接受行動支付,並對使用行動支付者提供補助或抽獎,以降低現金的使用;同時央行規劃許久的「數位貨幣」,亦可加速推動。
其次,當前許多勞工因疫情而無法上班,可與職訓中心及補教業者合作,推出線上課程,補助勞工參加進修課程,強化專業能力。還可建立誘因機制,參與課程只補助部分費用,若能在完成課程後,取得證照或一定的成績後,政府另補貼剩餘的學費。
第三,近期美國企業網路攻擊事件頻傳,美國最大的成品油管道運營商Colonial Pipeline與全球最大肉食品加工商之一JBS美國分部,都遭到網路勒索病毒攻擊,造成系統癱瘓,網路安全再度受到重視。我國也有類似的問題,根據《FortiGuard Labs台灣最新資安威脅趨勢》,在2021年Q1台灣遭受到超過兩百萬次攻擊,故政府或可補助企業檢視並強化網路安全。
第四,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後,全國餐廳禁止提供內用服務,除了自取外,許多交易需仰賴外賣平台。去年政府提供餐飲業上架外送平台補助,成效相對有限,因為國內的外賣平台由國際二家大企業寡占,每筆訂單收取多達30%的佣金,讓低毛利的餐飲業幾乎無利可圖,且持續壓榨外送員,其實質薪資直直落。建議政府應鼓勵建構本土的外賣平台,補助新進業者參與競爭,降低佣金比例。
協助企業轉型
大流行病期間的紓困,不僅著眼於受衝擊人們的生活補助,還可將國家資源用於提升勞工與企業的競爭力,帶動企業的轉型與升級。待疫情緩解時,有機會讓我國企業脫胎換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