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神山下修營運展望 撼動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力道

台積電法說會下修今年全年美元計價的營收預估值達一成。(圖:台積電官網)
台積電法說會下修今年全年美元計價的營收預估值達一成。(圖:台積電官網)

台經院25日發布最新的經濟預測,將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66%,宣告GDP難保2,調降的關鍵是出口太差,而出口差的原因則是是台積電營運動能下滑。台積電神山地位已足以撼動國本,法說會前多家外資券商出具報告,預告全年營收會下調,當台積電宣布全年美元計價的營收預估值下調一成,仍是讓產官學界大吃一驚,因為等同定調今年全球科技業的旺季將會不旺。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我國的民間投資這幾年來都是因為台積電強勁的資本支出得以持續創新高,台積電加上其他半導體廠合計半導體業在我國民間投資的占比達15%,以台積電的貢獻度最大,而台積電今年全年資本支出落在320億至360億美元範圍的低標,以320億美元再考量基期因素,等於衰退11.8%。她說,其餘製造業者不管傳產或者科技業,受到景氣影響,資本支出也都減緩,今年民間投資跌幅將持續擴大,一旦整體民間投資表現不佳,原先推估的經濟成長預測就必須調整。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台積電的法說會資訊透露出今年整體民間投資表現不佳。(圖:台經院提供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台積電的法說會資訊透露出今年整體民間投資表現不佳。(圖:台經院提供

電子業旺季不旺,對我國經濟絕對是重大衝擊,因此,不只台經院要下修經濟成長率,劉佩真坦言,半導體產業占台灣出口比重達到38%,各主要研究機構包括主計處在內,接下來可能都會有下修經濟成長率的壓力。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去年(2022年)台灣IC產業產值達4兆8370億元,年增18.5%,表現優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年增3.2%。劉佩真說,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5月時預測今年台灣半導體業產值恐大幅衰退12.1%,較今年2月預測衰退5.6%,大幅下修,而當時它是以5月台積電法說會合併營收下調1%到6%的基礎所做出的預測,如今台積電進一步下修跌幅到一成,預料TSIA在8月發布的台灣半導體業產值預估,將會進一步下修!

廣告

擴大至全球的角度,劉佩真說,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在6月大幅下修今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估,年增率由去年11月預測的年減4.1%,大砍至年減10%,創下4年來最大減幅。她不諱言,景氣的比原先預期更悲觀一點,庫存去化速度也比原先預期慢,這種遞延狀況一舉將全年的表現往下拉。

也因為台積電帶頭下調全年營收預估,劉佩真直言,第三季半導體相關業者難以避免將吹起一股下修潮,目前的確也已見到IC設計業反應旺季不旺的狀況,所以確實很難期待我國第三季出口表現與經濟動能出現明顯復甦。

在黑暗之中,台積電還是點了盞希望之光,那就是AI,台積電首度在法說會中明確說明AI對於合併營收的貢獻度目前為6%,未來五年將提高至10%左右。事實上,AI議題隨著Nvidia創辦人黃仁勳、AMD CEO蘇姿丰陸續訪台,已是全球科技產業最大亮點,順勢帶動台灣半導體AI相關供應鏈熱度。台經院長張建一說,AI可以視為下半年科技業的曙光,相關公司營收獲利應會有所表現。

外資券商高盛的報告顯示台積電產業能利率有望逐步向上。(圖:國泰證期提供)
外資券商高盛的報告顯示台積電產業能利率有望逐步向上。(圖:國泰證期提供)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認為台積電本季度法說會的業績展望雖較過去差,但是曝光手上有不少AI訂單,應正面看待。但是王健全也提醒,當前科技業已朝兩極化發展,下游的消費性電子展望較不理想,AI則趨動新需求,由台積電的營運狀況來看,目前想靠AI帶動整個科技業「沒那麼簡單」。他說,AI初期雖然激勵了伺服器等週邊設備廠,須等待AI的商業模式推出且應用在各方面,才真正能帶動科技業的發展,所以AI對部分產業營運獲利已有幫助,卻還不足以成大氣候。

還有一道可能的曙光是蘋果iPhone15的拉貨力道。張建一認為,在通膨時代,iPhone15的高單價對於個人消費必然會有影響,但蘋果有果粉以及剛性需求,只是能否像過去新機換機潮那麼強勁,待觀察。他說,下半年看來,「至少科技業還有一些機會」。

同樣對iPhone15抱持期許的是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他說,先不用對電子業旺季失望,至少台積電沒有調整資本支出就是正向的訊息,同時,蘋果新機銷售得如何、能否為消費性電子產業注入一股強心劑,非常重要。他說,不能說除了AI,對今年景氣就沒了期待,下半年會有一些產業跑得比較快,例如AI相關公司,但也有一些跑得較慢的例如許多傳產業,整體看來,距離景氣的底部已經不遠。雖然還不確定何時反轉,也可能拖延至第四季才有起色,簡錦漢認為,仍然可以對下半年的景氣,抱持一點「小期待」。(張佳琪報導)

台積電AI營收占比的提升對獲利貢獻的影響,勢必成為法人追蹤焦點。(圖:國泰證期提供)
台積電AI營收占比的提升對獲利貢獻的影響,勢必成為法人追蹤焦點。(圖:國泰證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