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5G技術 帶動數位與永續雙軸轉型

追求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各國政府紛紛制定具體政策與時間表,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於去年試行,而台灣也將實施碳費徵收機制,使企業積極減碳。另一方面,人工智慧(AI)與通訊科技的突破,使企業亦加速導入相關技術以提升競爭力,卻也帶來巨量運算需求、數據傳輸與隨之而來的用電相關碳排放量增加,皆使得企業在面臨數位與永續轉型的雙重壓力下,必須思考更具策略性的作法。

■行動通訊技術速率與能源效率併進

AI技術突破及連網科技演進,雖為企業製造與營運效率帶來成長動力,卻也產生用電量增加隱憂;但我們從過去十年的數據發現,雖然行動數據量成長高達287倍,但用電量僅微幅成長了1.6倍,表示電信設備技術與時俱進,帶動能源效率大幅提升。愛立信與Telefonica合作發布的研究報告說明,在同樣數據流量下,相較於4G,5G每單位傳輸量的能源消耗是4G的10%,換言之,5G的能源使用效率比4G高出90%。

對電信業者來說,整體用電量最大來源是行動網路,在未來數據傳輸量只增不減的趨勢下,5G通訊技術是達成綠色永續的最大助力,搭配AI效果可更為顯著,例如遠傳5G導入AI智慧方案,透過AI觀察單點基地台使用量情形,適度調整所需頻譜,節省能源損耗;中華電信也透過導入AI智慧節能網路解決方案實現網路智慧化營運,節省超過30%的能源消耗,並提升站點高溫預警能力。

若採取一項策略就能同時達成數位與永續轉型,對國家與企業來說更具備運作效率,但法規和政策有時卻是各自獨立制定,而遺漏可能的綜效。以歐盟日前訂定的「歐盟永續活動分類法」為例,公共通訊網路不被視為歐盟永續活動分類中合格經濟活動,使綠色轉型所需的基本數位技術和基礎設施或遭到忽略。但在一項針對歐盟的研究中,愛立信發現依靠連接技術和5G解決方案可以帶來近20%的減排量,相當於西班牙與義大利的碳排放量總和。

廣告

■多元場景導入5G,有助於節能減碳

據愛立信《連網技術與氣候變遷報告》指出,在電力、運輸、工業與建築四個高碳排產業,透過導入5G技術,到2030年,每年有望進一步減少5,500萬到1.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排放量,相當於使歐盟減少了近七分之一的汽車量。因此從國家或產業的角度來思考行動通訊技術的策略性角色,會發現導入5G不僅加速產業升級轉型,也具備極大的減碳潛力。我們推估到2030年,資通訊技術解決方案有機會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多達15%,且碳足跡僅占全球比率的1.4%。

行動通訊技術若擴大至所有的垂直應用場景,就能協助企業達成營運及永續目標。例如愛立信在美國德州打造5G智慧工廠,以虛擬會議取代商務旅行、公共運輸工具部署5G連網、整合環境系統設計等作法,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在台灣也可以看到醫療院所運用相關技術建構遠距醫療服務,減少患者交通往返的碳足跡。

■碳稅費是挑戰也是機遇

回到課徵碳稅費挑戰議題,全球指標性企業都必須採取行動,從大環境壓力到市場競爭,業者面臨各式夾擊,當然也希望搶先一步導入相應科技以提升營運效率。因此,擁有能源效率特色的行動通訊技術會是全球企業應優先考慮的,從能源自動化、智慧工廠到數位轉型等幾乎所有垂直應用皆屬於適用範疇。

電信產業與通訊設備也應於永續共好的願景中,透過數位技術助益產業全方位節能減碳以因應時代趨勢。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