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補足最後一塊拼圖 升級台灣智財產業

專利貨幣化可以為企業加值,為智財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是科技與智財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惟不會是短短兩三年就能達成,往往需要累積十年以上的布局跟堅持。圖/本報資料照片
專利貨幣化可以為企業加值,為智財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是科技與智財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惟不會是短短兩三年就能達成,往往需要累積十年以上的布局跟堅持。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企業往往忽視專利的價值,對於專利服務常常都是成本導向,不願意投入資源追求更有價值的產出。這樣的狀況導致台灣的專利服務產業發展受限,流於低價競爭比比皆是,專利從業人員的地位一直無法提升。明明是科技之島,為何卻無法帶動與科技息息相關的專利產業。

■現行專利布局

缺少國際化與組合概念

原因有很多,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台灣的市場規模較小,這是難以改變的現實。然而從專利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台灣長期缺了一塊很重要的拼圖,就是專利貨幣化。其實近幾年來有不少企業都在嘗試活化專利資產,不管是專利授權或是專利交易,最後往往成效不佳。筆者整理了台灣公司專利貨幣化困難重重的主因。

首先,專利布局不夠完整,包含專利數量與申請國家。台灣企業申請專利時往往缺乏專利組合的概念,只願意把有實際用在產品上的技術申請專利,專利數量過少。不同於產品製造的思維,專利貨幣化要思考的除了自己現在會用到的技術之外,也要考慮到其他公司可能會用到的技術,以及未來可能會用到的技術。把各種技術的可能性透過多件專利包裝成一個專利組合,未來專利出售時才有機會吸引到不同需求的買家。

此外,很多台灣公司申請專利只鎖定台灣跟中國大陸,缺乏國際化的布局,有些甚至只布局台灣專利。不管專利授權或是專利買賣,布局國家的廣度是很重要的價值指標。就算是再有價值的技術,只有一件台灣專利,如何能賣個好價錢呢?

■廠商怕得罪代工客戶,

怯於主張專利權

其次,製造代工產業的包袱。台灣公司的專利都沒有牙齒嗎?或許有,但是即使從一大堆專利中找到了幾件有牙齒的,大部分公司仍然怯於主張專利權。除了專利訴訟費用等考量之外,更多的是因為怕得罪客戶。台灣代工產業發達,一家電子產業公司可能幫眾多客戶代工,製造的產品多樣化,大家都是潛在客戶。主張專利權(例如授權談判)意味著需要針鋒相對的爭取權利,代工產業往往居於談判的弱勢,底氣不足的話只能作罷。

廣告

最後,企業內部缺乏專業的智財管理人才。企業做專利貨幣化需要對內部的專利資產做深入的分析與管理,並且結合企業的研發活動、專案管理與法務管理。此外,還要進一步評估外部環境,包含競爭對手、客戶與供應商關係。目前很多企業缺乏獨立的專利管理人員﹐僅由助理或會計兼任處理。即使有專任的人員,往往也是配置在研發部門或是法務部門下,只負責處理日常專利申請維護工作,無法從企業整體經營管理的角度為公司規劃專利貨幣化策略。

■專利貨幣化,

企業與智財業轉型之必要

如何突破現有的困境,是企業與智財服務業者的共同課題。企業不妨大膽地嘗試創新的獲利模式,跳脫出只靠賣產品獲利的傳統思維,靈活地運用自有專利,增加公司的營收。如何解決企業單打獨鬥資源人才不足的狀況,智財服務業者可以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專業建立新的服務模式,整合各家企業的專利資源,組成更有力的專利池,增加專利授權與買賣的談判籌碼。此外,政府也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相關政策,包含專利投資與融資鼓勵措施、專利鑑價人才培養、建立專利交易平台等等,為企業創造有利於貨幣化的環境。

專利貨幣化可以為企業加值,為智財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是科技與智財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這樣的道路不會是短短兩三年就能達成,往往需要累積十年以上的布局跟堅持。期盼企業與智財領域專家可以共同努力,為台灣的智慧財產領域補上最重要的這塊拼圖。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