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血壓易飆升!冬天近了,高血壓患者用藥停看聽
立冬已過,冬天腳步近了,低溫或溫度驟降都會造成血管收縮,高血壓病患如果血壓急遽飆高,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勿擅自停藥及做好血壓管理很重要。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冬天尤其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高血壓病患用藥需特別留意,不要擅自減藥或停藥。」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表示,經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應依醫囑、定時定量服藥控制血壓。
高血壓藥物依病患個人狀況開立 不可與他人共用、分享
劉佳萍提醒,高血壓成因複雜,治療藥物種類繁多,常用降血壓藥物包括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及利尿劑,降血壓機制各不同。
(圖片來源 / 衛福部食藥署提供)
「高血壓藥物不能共用或分享,」劉佳萍說,醫師會評估病人血壓數值、高血壓成因、是否有其他潛藏慢性疾病等健康問題,以及病人年齡、生活飲食習慣、用藥不良反應等因素綜合考量,為每個高血壓病患開立適合的藥物,病人甲適合的藥物不見得適合病人乙,高血壓用藥一定要經過醫師的診斷評估,不能隨意服用其他人的藥物。老病號則應每天量血壓做紀錄及留意用藥是否有不良反應,以利醫師調整用藥。
服用藥物產生副作用 勿自行購買成藥或偏方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師蘇柏名表示,服用降血壓藥物有時會發生副作用,臨床上常有病患服用高血壓藥物身體不適,但病患不知道是高血壓藥物所造成,自行購買成藥治療新發生的症狀,卻無法藥到病除。比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會造成乾咳,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會導致疲倦或性功能障礙,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可能造成頭痛、眩暈、周邊水腫。
曾有老伯伯服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乾咳不止,自行購買止咳藥水但沒效,直到幾週後回診跟醫生提起這個問題,才得知是高血壓藥物引起,調整用藥後乾咳的問題就解決了。另有男病患有高血壓又有心律不整的問題,醫師開立乙型阻斷劑給他使用,他的心律控制非常好,可是他床事出狀況,性功能障礙讓他緊張到去吃壯陽藥品,也是回診之後告訴醫生,醫生使用更新一代的乙型阻斷劑,問題迎刃而解。
(服用高血壓藥物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早回診調整用藥。圖片來源 / pixabay)
他提醒,高血壓患者用藥後出現新的症狀,不見得是得了新的疾病,可能是藥物副作用所致,因此病患不要慌張、不要隨便停掉高血壓藥物,也不要自行購買成藥或偏方服用,正確解決方式是回診告知醫生找出原因,通常調整用藥後症狀即會消失。
血壓3C管理法nbsp;
以流行病學來說,推估全台可能有4、5百萬人成年人有高血壓問題,但就醫控制的人數可能不到一半,換言之,可能還有2、3百萬人不知道自己身處高血壓的危機,蘇柏名說,血壓從115/75開始算,只要每增加20/10,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2倍,血壓如果沒有控制好,高血壓將成健康隱形殺手。
劉佳萍說,成年人正常血壓值的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20mmHg(毫米汞柱),舒張壓應小於或等於80mmHg;當收縮壓達130mmHg或舒張壓達85 mmHg,血壓即偏高;當收縮壓達140mmHg或舒張壓達90mmHg以上就為高血壓,「無論有沒有高血壓,每個人都做好血壓管理。」
食藥署提出高血壓患者「血壓3C自我管理」法則:
Check:自我監測定期量血壓
健康成年人應每個月量1次血壓,40歲以上及停經婦女每週量1次,以便及早得知自己血壓是否有異,找出潛藏疾病。高血壓病患或高風險族群建議以「 722原則」管理血壓,亦即每週量7天、每天量2次(早晚各1次)、每次量2遍避免誤差。
量血壓時,心情放鬆,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測量,測量時勿講話;前臂及手肘放到桌面上手心向上,綁帶則要綁在裸露的臂膀上,與心臟約在同一水平。早上儘量在起床內1個小時量血壓,且在吃藥前量,吃藥後量的血壓不準。晚上則在睡前1個小時量血壓。
Change: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
蘇柏名提醒高血壓病患,如果要使用中藥材調理身體,建議先諮醫生意見,判斷西藥與中藥是否有些交互作用。另冬令進補如麻油雞、當歸鴨之類的補品,多高油高鹽,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即使冬天也應維持清淡飲食,低糖、低鹽、低油、高纖,不宜大補特補。」
Control:按時吃藥要記牢
高血壓是慢性疾病,需定時定量服用藥物,而且劑量是醫師評估後決定的,切勿因自認最近血壓控制不錯而隨意中斷服藥或自行把劑量減半。如果覺得最近血壓控制得不是很好,一定要趕快回診,由主治醫師評估是否調整用量或用藥。
(圖片來源 / 衛福部食藥署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