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消費復甦不振 陸電商「618」大促祭低價戰也熄火

【時報-台北電】大陸今年電商「「6.18」」消費節進度已過半,作為疫情三年後的第一次大促,各家電商平台爭低價、搶流量,視作重要的翻身仗,許多商品均價都較往年下降。但現實是作為網購主力軍的女性面對低價也沒有「買買買」的狂熱。各方專家解讀,消費需求尚未完全恢復是今年「「6.18」」銷量成長疲軟的重要原因,同時加上電商企業的降本增效、互聯網紅利消失等因素。

今年「6.18」許多電商商品均價都較往年有所下降。山西證券報告顯示,天貓「6.18」預售付定金階段,除珠寶首飾外,各品類成交均價增長有限或均價下跌,其中面部護膚、男裝、女裝、戶外裝備、家紡等都呈均價下跌、國聯證券報告統計,截至5月31日,家電行業在天貓整體均價較去年降低15%,零食品類均價也比去年同期下降20.61%。

雖然有部分行業和品牌的確在這場「6.18」大促中取得成績。但也有許多商家和行業覺得,今年拼低價效果有限。東興證券報告顯示,5月26日至5月30日預售期間,天貓美妝GMV(網站成交金額)為85.9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基本持平;淘寶服飾商家趙(日含)(化名)也說,天貓店鋪的銷量較前幾個月有所上升,但都不過是去年活動期銷量的近半。

根據第一財經引述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分析,消費需求尚未完全恢復是電商「6.18」銷量增長疲軟的重要原因,民眾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疫情期間的消費觀影響仍然存在,消費復甦還需要時間是電商者者必須面對的現實背景。(新聞來源:旺報即時 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