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內需弱 中國銅出口衝新高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5月期間,中國大陸銅出口創下歷史新高,理由是國內需求疲弱,貿易商不得不找尋海外市場好消化過剩的庫存。根據大陸海關官方資料,5月未鍛造銅(unwrought copper)與製成品的出口,較前1年多1倍,達近15萬噸,大於2012年所創下的歷史新高。

這樣子的情況已在主要原物料供應國的中國大陸中蔓延開來,從鋁金屬到動物飼料處處可見。因經濟成長動力不足,生產者在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內,一直處於通貨緊縮環境中,但卻開啟一個生意可以做到物價較高的海外機會。不過,有時會導致國家之間貿易衝突緊張,例如鋼鐵等。

當銅價在全球市場5月攀升至歷史新高時,中國大陸廠商卻不願支付銅的費用。之後,銅價自歷史新高下修,但無論是中國大陸的現貨或者進口市場卻沒有溢價空間,表示消費仍萎靡不振。

國泰君安期貨(Guotai Junan Futures)表示,5月中旬過後國際價格拉回,可能會對未來出口成長不利。因出口獲利萎縮,最近的海外出貨應會稍微停歇一下。

奇怪的是,出口暢旺與進口強於預期的情況竟然同時發生,應該可以解讀為部份貿易商預先囤積金屬產品,因預估在2024下半年時需求可望增加。中國大陸煉銅業者開始將精煉銅(refined copper)的產量,從近幾個月創紀錄的新高減產。產量下滑可能跟國際原材料不足有關,應不是全球需求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