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人才典型在夙昔 尋找下一個李國鼎、孫運璿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對於晶片發展的未來,韓國產、官、學界一致推崇「台灣模式」。韓國產業資源通商部第一次官張瑛真指出,韓國沒有,「事實上,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像台灣一樣,擁有這麼完整的科技產業結構」。

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認為,那是因為台灣有李國鼎、孫運璿,而韓國沒有。1970年代,台灣因為李國鼎、孫運璿有遠見,選擇了發展半導體業,投資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隨著個人電腦的興起,台灣的新世代電子業,成為串起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基礎。

其實,不只是韓國,中國大陸1978年底改革開放後,師法「台灣經驗」成為其發展經濟的絕佳樣本。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一批德才兼備的台灣經濟科技界領袖,成為大陸各界推崇效法的時代人物。

譬如,前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1993年擔任副總理任內時,當時大陸經濟過熱,朱鎔基在大連舉辦「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管理國際會議」,特別邀請李國鼎到北京訪問,請益經改方案,雙方會面90分鐘,朱鎔基更事先表明只聽不說,整場會談全由李國鼎發言,並提出六大建議。

當時李國鼎所給出的每一項建議,幾乎都成為朱鎔基後來的經濟政策方針。例如「分稅制」、整頓金融、加入IMF(國際貨幣基金)、兩岸科技人員交流等。

1998年間,大陸前科技部長朱麗蘭來台訪問時,也特別抽空拜訪李國鼎,強調行前朱鎔基對她交代,一定要代為向李國鼎表達問候之意。

2003年,京台科技論壇在北京舉辦期間,趙耀東應邀前往演講「國企改造的關鍵在領導人才」,許多人慕名而來,現場座無虛席,朱鎔基也向趙耀東請教國企經營與改革問題。

廣告

這些過去引領台灣經濟政策的領袖們,除了敢想、敢做、敢說,擁有大局觀,更有「敢為天下先」的熱情,足以感染一批批周圍人士為了理想前仆後繼。

如今全球政經情勢動盪,各國都有著想引領本國邁向未來的「孫運璿們」、「李國鼎們」,剛勝選第三任任期的印度總理莫迪、積極吸引外資發展數位經濟的越南總理范明正,都表達過類似的態度。而台灣,在「哲人日已遠」之下,讓人不禁發想:我們的下一個李國鼎、孫運璿在哪裡?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