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保險存摺 輕鬆管理保單

父母究竟替小孩買了多少保單?長大後要補齊保障,又該如何作?壽險業者建議,年輕人在投保前,可透過壽險公會的「保險存摺」平台,先了解父母為自己投保哪些保單,再思考如何填補保障缺口,才能讓保障更加完善。

壽險公會去年6月推出「保險存摺」平台,偕同產險公會、22家壽險、14家產險公司及合作廠商中華電信、台灣網路認證公司,在現行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基礎上建置完成,目前提供網頁版及APP版,民眾可透過此平台查詢本人的所有人身保險投保狀況,不僅可輕易了解自身投保狀況,即便遺失實體紙本保單,也可以輕易透過平台完成查詢。

壽險公會「保險存摺」官網顯示,目前分成普通會員及白金會員,其中普通會員免費,可查詢「保單總覽」一項資料;白金會員則須繳交年費100元,可於一年內不限次數完整查看所有保單資料,亦可在會員效期內下載投保紀錄PDF檔。投保紀錄查詢結果,包含保險公司名稱、險種分類、保單險種、商品名稱、保單號碼、契約生效日期、保額以及保單是否有效等資訊,但像是契約內容有無變更等詳細契約內容,則要向自己所投保的保險公司查詢。

如果民眾想要更清楚了解詳細的保單相關資訊,可透過各保險公司提供的保戶園地專區查詢,在這家保險公司所投保的保單內容與異動紀錄,包括契約變更、保險給付、保單借款等,亦能即時掌握最新的保單狀態。

壽險業者指出,隨國人保險觀念盛行,越來越多人透過保險規劃來分散人生各階段的風險,但仍有部分保戶不知道保險年齡與實際年齡的算法略有不同,應一次搞懂投保年齡怎麼算,才能為自身權益好好把關。

廣告

「人壽保險單示範條款」第25條規定,「要保人在申請投保時,應將被保險人出生年月日在要保書填明。被保險人的投保年齡,以足歲計算,但未滿1歲的零數超過六個月者,加算1歲」。

換言之,被保險人的投保年齡是以足歲計算,但未滿1歲的零數超過六個月者,加算1歲,以後每經過一個保單年度加算1歲。反之,若投保時,生日未滿六個月或剛好六個月,則以原年齡計算。舉例來說,有一位1995年1月出生的民眾,於2022年8月投保,其足歲為27歲7個月,因此保險年齡需加1歲為28歲。

不過當被保險人的投保年齡發生錯誤時,可能會面臨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被保險人年齡不實,而其真實年齡已超過保險公司所定保險年齡限度者,保險契約則無效,保險公司應退還所繳保險費。

第二種情況是因被保險人年齡不實,導致所付的保險費少於應付數額者,要保人得補繳短繳的保險費或按照所付的保險費與被保險人的真實年齡比例減少保險金額。但保險事故發生後,且年齡不實的錯誤不可歸責於保險公司,要保人不得要求補繳短繳的保險費。

第三種情況是因被保險人年齡不實,導致所付的保險費多於應付數額者,保險公司應退還溢繳的保險費。因此民眾在投保時,除要了解保障內容、給付方式等項目外,更應留意保險年齡是否有誤,以免讓自身權益受影響。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邁斯科生醫 獲日商投資合作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