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聯手圍堵 力擋中國半導體

圖為台積電熊本廠(jasm)外觀。圖/李書良
圖為台積電熊本廠(jasm)外觀。圖/李書良

以晶片為軸心的科技戰愈演愈烈,美國動作頻頻,從人員培訓及交流開始,發展到高階晶片、設備及材料等多方面禁止美企出口中國大陸,並要求日荷德韓等盟國配合進行圍堵。但如此設防,真能堵死大陸半導體產業成長嗎?

日本半導體業人士認為,美方的做法仍存在漏洞,且各國政府、各企業利害關係不一,即使美國的企業,不願放棄大陸市場者也大有人在。加上半導體屬於技術密集行業,許多台、韓工程師,透過不同途徑進入大陸工作,經驗與記憶隨著人的腦袋移轉,想防止人員流動也是難上加難。

目前情況來看,對於美國的出口禁令,盟國中願意配合且效果較明顯的,應該就是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其禁止EUV曝光機及較先進的DUV曝光機出口大陸,但日本設備大廠尼康(Nikon)卻謹慎的在不違反禁令下,仍出口成熟技術設備給大陸。今年第一季,日本出口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有一半銷往大陸,並且是連續三個季度超過50%。

另一方面,去年10月美國限制輝達、超微等AI晶片出口中東國家,以防止落入大陸手中,但新加坡可能是破口。由於業者直接將機台賣到大陸,會受到當地政府管制,部分業者因此從一二線廠商手中購得二手機台後,透過在新加坡設立公司,輾轉將機台賣進,大陸買家則將款項匯入台商新加坡公司。

與此同時,大陸推動半導體產業自力更生的決心則十分強悍,且由政府在背後進行全國科研力量總動員。在華為工作過的台灣工程師表示,曾在深圳眼見華為引進日本機台後,直接將整台機器進行拆解,之後進行觀察,找出眾多零組件中那些可由自己搞定,實在不能解決,再另圖新的解方。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可謂是當前美中科技戰的寫照。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千方百計限制大陸半導體業發展,初期會令大陸手忙腳亂、陷入痛苦困局,但僅能拖慢大陸發展腳步,就算日後技術、良率比不上西方國家,但長期下來,大陸也將因此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來。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明年電視面板出貨估減3%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