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健保砍藥價 半年後恐掀缺藥潮

【時報-台北電】健保署日前公布最新藥價,今年共17項藥品漲價、4551項降價,調整後新藥價將在4月1日上路。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26日指出,這次調降品項逾9成是「老藥」,幾乎都是慢性病用藥,已有廠商考慮停產,預估半年後恐有一波缺藥潮,他呼籲健保署應未雨綢繆,保障民眾用藥權益。

逾9成老藥遭調降 慢性病藥居多

健保署自2013年起採用「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在總額預算下,當實際藥費支出超過年度藥費支出目標值,將依據藥價調查結果,對於藥價差太大品項,於隔年啟動藥價調整。今年共調整4568項藥品價格,其中17項漲價、4551項降價。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DET試辦至今超過10年,確實有需要調整,目前持續與各界溝通,預計今年上半年對外說明,並開始法規預告程序。

黃金舜則表示,本次調整品項93%都是老藥,以慢性病用藥居多。健保砍藥價後不會有立即的反應,但他估計6個月到1年,可能出現缺藥問題,第一個被犧牲的會是用量少、利潤低的老藥。他透露,今年公告藥品核價後,已有廠商考慮停產9項慢性病用藥。

砍到只剩地板價 藥廠嘆毫無利潤

黃金舜說明,假如健保核價一顆藥2元,但醫院和廠商議價後訂購藥品,廠商可能只拿到8毛錢,等於1.2元被醫院拿走,而健保隔年又依據醫院及廠商議價結果來砍藥品健保價,這些老藥已經被砍了好幾次,最後都落入「地板價」,已無利潤可言。以腸胃藥氧化鎂為例,在台灣有5張藥證,但現在只有1家生產,就是因為已沒有利潤。

廣告

石崇良否認有接到藥廠考慮停產的消息。他表示,今年藥價調整已考量疫情後、烏俄戰爭造成全球通膨問題,調整金額幅度與品項都比往年少,針對過去1年有通報短缺的藥品,幾乎都未調價。

健保署稱缺藥連結藥價 過度簡化

「如果一直連結到藥價問題,可能是過度簡化了。」石崇良指出,缺藥因素眾多,過去1年通報短缺的藥品,多數是因為原物料供應不穩,很少是因為藥價的緣故,如果廠商認為有不敷成本的情況,可在3月8日前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

但黃金舜直言,申覆流程要主動提交成本分析,等於商業機密全部交出去,「就是要脫光光給人家看」。據他了解,藥廠申覆意願低,基於利潤考量不如直接停產。

黃金舜認為,對於價格已低到地板價的藥品,應由健保署集中採購,讓藥廠有喘息空間,利潤不會都被醫院拿走。

申覆須公開商業機密 業者意願低

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健保並沒有統一採購機制,且這樣做也不一定就好。石崇良則說,過去沒有先例,將討論如何在確保品質之下,避免藥費過低而影響製藥品質。

「為什麼藥價一直砍,藥費支出卻一直上升?」藥師沈采穎指出,台灣藥費支出占整體醫療費用的28%,比例不高,這是先進國家的奇葩,健保署應該用點腦筋,例如指示藥品退出健保、取消日劑藥費、醫藥分業單軌制,並且解決國內嚴重的藥品浪費問題,都有助於降低整體藥費支出。(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