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盤點造林增匯 估每年減碳1,981.3公噸

內政部20日表示,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是最台灣關鍵的自然碳匯吸存區域,且為重要藍碳(鹽沼、紅樹林、海草床)種源庫與復育基地。為強化國家公園增匯,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盤點外來種入侵、劣化棲地、廢耕地、沙洲等區位造林,估每年可減碳1,981.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說,未來將積極制定推動國家公園淨零排放策略,實現2050國家淨零目標;他並指出,試算國家公園森林碳匯溫室氣體移除量約205萬1,37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而藍碳(濕地及海岸地區)碳儲存量約3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估計每年碳移除量約9.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為強化國家公園增匯,董建宏表示,國家公園署將主動盤點現有外來種入侵、劣化棲地、廢耕地、沙洲等區位造林,目前估計造林成木後碳移除量每年可達約1,981.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另在濕地碳匯方面,將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為前提,適地推動生態碳減量基地,初步以50公頃布袋鹽田做為碳匯實驗場域,估計濕地碳移除量每年達1,500至3,5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據試算國家公園森林碳匯溫室氣體移除量,約205萬1,37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台林業部門移除量9.39%(相較2021年林業部門溫室氣體移除量);藍碳(濕地及海岸地區)碳儲存量約3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估計每年碳移除量約9.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董建宏強調,未來國家公園署淨零轉型工作,除了辦理相關活動,更應積極組織碳盤查作業、盤點自然碳匯圖資、研擬自然碳匯估算機制,以掌握碳排狀況,提出淨零轉型路徑藍圖,以積極行動參與實現2050國家淨零目標。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華盛頓正失去立足點?分析:看俄羅斯和中國大陸如何在非洲包抄美國
找到了!驚見歐洲最大稀土金屬礦床 挑戰陸霸主地位
囤房稅2.0下月殺到 少做1事多繳4倍稅金!財政部鬆綁5條件 房屋稅、地價稅可算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