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AI話題延燒 鋼鐵業者也受惠

【時報-台北電】AI議題持續延燒,屬於傳產的鋼鐵業也沾上關係,例如燁輝在大陸的常熟廠就供應科技大廠AI伺服器的外殼、機櫃支架和滑軌等,中鋼有許多設備及技術導入AI,在降低成本及減碳部分表現出色。

近期AI旋風橫掃全球,與AI扯得上關係的產業多少都受惠,也因此就算是傳產業也積極向AI靠攏,國內部分指標鋼廠早就涉足AI領域。例如燁輝在大陸的常熟廠就供應科技大廠AI伺服器的外殼、機櫃支架和滑軌等,也讓該公司去年在大陸的業務表現亮眼,不僅整體銷售量年增25.30%,營收也年增33.21億元。

燁輝總經理張振武表示,伺服器外殼占常熟燁輝產量的5%,由於AI熱潮方興未艾,因此未來仍具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國內鋼鐵業龍頭中鋼則是導入許多AI技術,用以降低成本、碳排等。中鋼表示,AI是提升製程效率與節能減碳有效工具,已全面導入建立智慧工廠,總計已完成315項AI專案,每年創造15.5億元的效益。

中鋼5年前就成立「智能產銷推展委員會」,推動「智慧製造」與「智能營運」的工作,並透過建置大量的感測器,進行大數據的收集,及建立「AIoT私有雲運算平台」,進行智慧設備、智慧生產、智慧營運的智慧藍圖建構,並開發各種「智慧模組」,在雲平台進行布建分析、預測與調控,使訊息化與自動化更進一步的深度融合,以達到數位優化與建立智慧鋼廠的目標。

例如中鋼2020年貳號高爐大修時,導入大量實體與虛擬的感測器,進行高爐生產數據與爐況資料的採集,並導入人工智慧技術,建立27個「智能模組」,讓原本宛如黑箱的高爐生產製程,變成可透視、可預測、可控制的「智慧高爐」,大大提升高爐生產的穩定性與生產效率。「智慧高爐」每年燃料費降減7,053萬元,溫室氣體減排4,518公噸。

中鋼去年共完成9項智慧產線、10項智慧能資源方案及9項智慧排程方案,包括智慧設備監診、熱浸鍍鋅產線智慧工場等,每年估算可降低成本達2.47億元以及減少6,018公噸的碳排放。(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建宇/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