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 Osmo Mobile 6 評測:滿足創作者更多想像

即使手忙腳亂,畫面仍然保持穩定。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隨著手機本人的防震性能愈來愈強悍,最近感覺少見了消費級手持雲台的跡影,不過這也不代表相關的品項沒有進化。DJI 最新帶來了 Osmo Mobile 6 手持雲台,是他們連續幾次換款、易名的大動作之後,稍喘一口氣,回歸強化操作體驗的回合。透過加入看似更專業向的操作滾輪和狀態顯示面板,是改進操作體驗的一次更新。

既然是簡化了操作,那小編也來試試(讓朋友)在一邊些複雜的工作,然後再一邊操作 DJI Osmo Mobile 6 ,看看在手忙腳亂之下還能怎樣操作手機雲台來拍攝吧。

外觀 + 硬體規格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繼續用上有如瘦身了的槍柄般的人體工學手把,Osmo Mobile 6 換上更沉實的「暗岩灰」配色,的確能洗脫前兩代淺灰色機身的玩具模型感覺,而且也能更突顯機身上另外三處:錄影鍵、滾輪、狀態顯示面板,前兩者用上了強烈對比的橘色搭配,顯示面板更是會亮起燈號,這都是讓使用者能夠快速辨別和找到要操作的按鍵位置。

在新元素之外,多個舊有的設計也有改進。最明顯的就是前兩代的搖桿都是扁平的,是為了更流線型、更好收納之故。但來到 Osmo Mobile 6 就變得更立體、更大顆,拇指稍稍一推就能觸發雲台動作,提升了操作性。另外,把本來在折疊形態的 Osmo Mobile 6 展開之後,會一併自動開啟電源,再把磁吸手機夾放上去後就會自動校正,整個前設過程就是行雲流水,叫人能愉快地開始工作。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如果是配合 iPhone 使用的話,DJI Mimo app 還會彈出通知提示來一鍵進入拍攝介面,是非常自動化的流程。但具體是用了什麼原理就未有交代,大概是雲台自身在磁吸部分多了個迴路,在安裝好之後就會透過藍牙與手機 app 連動吧,因為過程中沒有 NFC、MagSafe 等的通知,不過目前也僅 iPhone 能用,希望盡快會引進到 Android 版本吧。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過去在 OM4 評測中提到,磁吸夾子未能對應有一定厚度的手機,當時的電機也未能負擔到連保護殻的大屏手機,讓使用上有著不少限制。來到 Osmo Mobile 6,DJI 總算給了些回應。首先是把磁吸夾子加大,可以對應愈來愈大台的各式手機 ,同時 DJI 有強調 Osmo Mobile 6 的電機能對應重達 230g 的負載,所以小編在用的 iPhone 14 Pro 連同 Casetify 高度保護殻款一併夾住也是可以的(支援 6.9mm 至 10mm 厚)。雖然遠超了官方數據,不過 Samsung Galaxy Z Fold 4 在摺合時的 14.2mm 厚度也是能被夾住的,勉強還是能用的,但如果手機意外跳了出來的話就後果自負啦。

滾輪 + 狀態顯示面板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前段提到 Osmo Mobile 6 有個大顆的側滾輪,正面也有一個小小的狀態顯示面板,兩者都是有效提升使用的便利度。先說滾輪,前代是用撥桿的形式存在,需要拇指刻意用力來操作,而且只有觸發與否的程度。來到新的滾輪設計,更容易觸及是顯然的進步,再來的還有可以自行控速。不光如此,DJI 還想到了兼任手動對焦環的玩法,讓使用者可以模仿電影般慢速轉換焦點,讓畫面更有情感。

然而在實試的過程中,小編還蠻常誤觸這顆側滾輪,不停在變焦和對焦模式之間切換。考慮到 Osmo Mobile 6 的機身真的小巧,但又要配上一顆尺寸要足夠大的滾輪來使用,實在是非戰之罪,大家只好多多小心吧。如果不介意的話,Osmo Mobile 隨附的三腳架也能當作延長桿來用,真的經常誤觸到滾輸的話,就試著這樣拉長手把吧。

另一個升級的點是狀態顯示面板,這也是一個相當好的新元素。雖說使用者在配合專屬的 DJI Mimo app 使用時都能用到雲台的狀態,然而事實上不是所有使用者每次在拍攝時都有在用這 app。因此能夠直接在機身上看到雲台正在作用的模式,工作時就能更清晰了。

實試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雖然一般拿著手機雲台拍片時要照顧的東西已經不少,但如果你是在移動之中呢?小編這回就找了朋友在滑滑板時,一邊拍著各種角度、一邊還要操作雲台,看看效果是怎樣的。因為天雨關係,小編也就只能讓朋友試做兩個動作來看看 Osmo Mobile 6 的操作性/

先是在衝刺期間把雲台擺一邊,再由廣角相機切換到超廣角相機,而且同時也把身體壓低,這樣連串的動作既考驗平衡度,也是專注度的挑戰。在外人眼中看起來,似乎朋友就只有做到身體壓低的動作,不過手機畫面就能看到是有視角的變化。當然這都需要數次的嘗試啦,但也不算是特別困難的動作。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再來就有低角度、遠距離的拍攝。這回小編可是豁出去,把 Osmo Mobile 6 的 215mm 延長桿拉出來,讓朋友把 iPhone 14 Pro + 外殻懸掛在距離地面僅數公分的低角度,模仿第三方從外側拍攝滑板在衝刺的畫面。這動作沒什麼特別難的,就只有挑戰膽量而已,因為需要給予 Osmo Mobile 6 手機夾子和電機有著無限的信心,同時還有相信朋友不會手滑了。結果還是順利回來,阿彌陀佛。

兩個動作都能像預想一樣順利完成,而且都沒出什麼意外,可見 Osmo Mobile 6 的操作性和學習曲線都很好,讓使用者可以輕鬆上手,同時又能做到心中所想的動作。當然一些很困難、複雜的動作還是需要練習,但起碼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軟體方面,小編在錄影評測時是直接使用 DJI Mimo app 來進行,他們升級了的「智慧跟隨 5.0」非常靈敏,能夠自動追隨臉部並保持在所謂 C 位的中央位置,解決了小編在家裡錄影時,相機取景角度難以調整的問題。

總結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DJI Osmo Mobile 6 評測 (Eric Chan / Engadget)

由 OM4 的磁吸手機夾、OM5 的延長桿,都是設計上的新元素,來到今天的 Osmo Mobile 6(命名系統也回頭了)就加入滾輪、狀態顯示面板、非常流暢的開機流程,是針對操作體驗而下了工夫。這讓 DJI 的手機雲台由原本只是給一般消費者在小旅行時使用的手機配件,變作可以滿足創作者更多想像的好幫手。想當然耳,Osmo Mobile 6 的規格、設計變得複雜之後,其定價也由 OM4 當年僅 HK$999 逐年加價,到了今天更是到達 HK$1,229,前後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加幅也並不是小數目。

不過也就如文章開首提到,手機內建的影片穩定技術愈來愈強,如果要特意花錢買個手持雲台,卻僅有簡單的五軸防震功能,這也太無聊了。所謂一分錢、一分貨,Osmo Mobile 6 把定位調高一點,功能變強大一點,反而是讓這種品項保留其價值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