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無所不在!玩伴機器人走入孩子的生活與學習

文/林欣慧 旅美親職教育專家〡信誼好好育兒網專欄作家

ChatGPT爆紅,在成人的世界裡引起熱烈的運用和討論,而國外的玩伴機器人,早已運用在兒童玩具、學習和醫療等各種領域中,台灣雖然還未普及,但是終將面臨AI新科技的蓬勃發展,孩子未來的生活與學習會有什麼變化呢?

AI運用從生活到兒童玩具,無所不在

近年來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許多相關的知識與技術也都被用來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如今我們週遭環境已充滿許多人工智慧產品,從最簡單的自動感應開門系統到全智能的生活管理,甚至用於兒童的學習教材與玩具。

這類運用人工智慧的玩具,從簡單的觸碰按鈕唱歌、說故事或移動,到複雜高階的功能,針對孩子的年齡及發展程度,設計成適齡的遊戲學習內容,讓孩子能循序漸進架構起認知能力。有些設計團隊也嘗試運用人工智慧的運算,讓玩伴機器人與孩子的互動更具意義,進行更有深度的對話。

玩伴機器人也能雙向互動、提升學習?

在美國,有些幼兒園嘗試用玩伴機器人在課室與學齡前兒童一起互動學習。研究發現孩童對玩伴機器人感到很好奇,促使他們熱衷提問,在與玩伴機器人交談時會有目光接觸,更想學習有關玩伴機器人的事物。他們認為這些互動都不只是單向,而是雙向的互動。

教室裡因為有玩伴機器人,製造了興奮和熱衷學習的氣氛,也讓孩童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輪流、耐心等待和相互合作。雖然研究報告也發現老師們還不熟悉如何利用機器人做更有效的學習,但老師們覺得機器人的確可以增進孩子的參與興趣及學習成果。

機器人在心理評量上發揮作用

機器人也被用於診斷精神疾病。英國劍橋大學的團隊針對28位8-13歲的兒童,以兒童身高相仿的玩伴機器人做一系列心理健康評量。研究發現經由兒童玩伴機器人所收到的資料,可以幫助醫生做更好的診斷。因為機器人的大小與孩子相仿,孩子有較好的安全感,也比較願意向機器人透露他們心中的疑慮和所面對的困難處境。

研究同時發現,當孩子心理衛生狀況良好時,他們的表達大都是正面的;然而有心理困擾時,機器人會試著引導孩子說出真實的感受和經驗,也使得反應偏向負面的評估。這項研究的結論是運用機器人對孩子評估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資料,但絕不可能用於取代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醫生的工作。因為醫師具有更多專業知識能力和經驗,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療。

善用AI好處,但不宜過度依賴

雖然機器人可以當孩子的玩伴,幫助他學習。但是也出現一些陰暗面,有些兒童會虐待機器人,用粗暴的動作和語言跟機器人互動,如果沒有適時得到輔導和矯正,恐怕會發展出偏差的認知與行為,妨礙日後與別人正常互動交流的能力。

當兒童與機器人產生密切的互動,進而產生強烈的依戀關係,一旦機器人故障,不能再與他互動時,有的孩子會如同失去親人一樣傷痛,有的孩子則會把這種狀況解讀為被對方拒絕或是被拋棄,同樣可能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傷害;也有些兒童因為更喜歡與機器人互動,而減低與父母、照顧者或是同儕的互動。甚至有父母和照顧者過度依賴機器人所提供的照護服務,而忽略了兒童與人互動的需求。

保護隱私,防範家用機器人洩密

使用玩伴機器人有另一個隱憂是有關於隱私的保護。醫療玩伴機器人對這方面做了比較好的防護措施,但是一般家庭用的玩伴機器人玩具,可能需要好好的探討。例如曾上市過的「哈囉芭比」和「我的朋友凱拉」娃娃,最初的設計是會紀錄娃娃四周的環境,並透過網路功能回應兒童的問題,這些功能同時也將所收集的個人數據,利用家庭的網路,把資料上傳到公司或其他的機構。

「我的朋友凱拉」娃娃在2017年被裁定為有非法裝置,在德國被禁止使用。至於「哈囉芭比」娃娃收集到使用者的資料時,被傳到一家叫說話玩具的公司分析,再將發現用於維護並開發新產品,也有數據被用在辨別和改良語音及影像處理的技術,後來因雲端數據管理不良,被駭客入侵偷走兩百萬筆親子對話的語音存檔,也導致該玩具公司最後被下市。

至於如何管理使用兒童玩伴機器人的風險,除了有賴設計公司提供消費者有關機器人的能力和限制的詳細說明,對於收集信息類別及儲存的方式,還有數據與誰分享、做何分析,都需要做到妥善的管理。父母在使用新科技時,也需要學習保護孩子和家庭的隱私,面對AI逐漸出現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善用它帶來的好處及避免隨之而來的風險,是我們要不斷精進的課題。

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

【多元智能】聰明,從八種智能開始!

【共讀啟蒙】是你,改變了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