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早盤〉主要指數開高 市場靜待美製造業數據出爐
美股主要指數周五 (3 日) 開高,投資人靜候稍晚公布的美國製造業數據出爐,同時替候任總統川普上任後的政策轉變做準備。
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漲逾 250 點或 0.6%,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逾 220 點或近 1.2%,標普 500 指數漲 0.8%,費城半導體指數漲近 1.4%。
美股開盤前主要指數期貨小幅走揚,暗示美股自去年 4 月以來最長連 5 天跌勢有望畫下句點,標普 500 指數期貨上漲 0.3%、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 100 指數期貨上漲 0.5%。
對股市來說,這是動盪的一周,標普 500 指數在前兩個交易日中盤上漲,但收盤時卻走低。稍後將公布的美國製造業數據將為投資人提供有關經濟健康狀況的線索,同時他們期待 17 天後候任總統川普的就職典禮,以減少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
Nuveen 的全球投資策略師 Laura Cooper 受訪時表示:「我們真的需要在 1 月 20 日看到更多這樣的明確性,才能讓市場更有信心。但我認為,至少在今年上半年,美國例外論將繼續成為主導主題,不管有哪些政策推出。」
美元從周四創下的兩年高點下滑,美國公債殖利率小幅走低。基準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比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在去年 12 月 18 日貨幣政策會議上轉向鷹派之前的水準高出近 20 個基點。
其他消息方面,中國股市延續 2016 年以來最糟糕的開局,反映出對成長前景的擔憂。自 2023 年底以來,人民幣匯率首次突破 1 美元兌 7.3 元人民幣的心理關卡。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有史以來首次跌至 1.6% 以下。
法國興業銀行 (Societe Generale) 策略師肯 Kenneth Broux 表示:「近幾個月來,中國出現許多虛假的曙光,看起來似乎又要瓦解了。我們已經看到了連續 3 天的拋售,這對市場情緒不利。」
在大宗商品方面,國際油價在連續 4 天上漲後持穩。金價有望創下去年 11 月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歐洲天然氣價格本周可望上漲 5%,因市場正努力應對庫存消耗和供應緊張的問題,此前俄羅斯經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中斷。
截至台北時間周五(3 日)22 時許: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232.88 點或 0.55%,暫報 42,625.15 點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 147.98 點或 0.77%,暫報 19,428.77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34.53 點或 0.59%,暫報 5,903.08 點
費半上漲 56.44 點或 1.12%,暫報 5,077.93 點
台積電 ADR 上漲 1.49% 至每股 204.59 美元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跌至 4.561%
紐約輕原油上漲 0.55% 至每桶 73.53 美元
美元指數跌至 108.86
焦點個股:
特斯拉 (TSLA-US) 早盤股價上漲 1.95%,至每股 386.68 美元
特斯拉連續 5 個交易日下跌,自去年 12 月高點每股 488.54 美元以來,已回吐 28.8% 的升幅。 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表現遜於預期是反映產品相對老化,而且在 2025 年初至中期推出較便宜的新車款「Juniper」之前,全球較低價格競爭產品的供應上升,足以抵銷預購和促銷的力量。大摩給予該股「增持」評級,目標價為每股 400 美元。
輝達 (NVDA-US) 早盤股價上漲 2.49%,至每股 141.75 美元
根據 Wccftech 報導,輝達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將在台灣時間 1 月 7 日 9 點 30 分發表主題演講,預估將發布新一代基於 Blackwell 架構的遊戲顯示卡,也就是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不過有投資機構指出,除了輝達已經提及的內容外,還將 CES 2025 視為積極的催化劑,有可能圍繞人工智慧進行擴展,也許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輝達將正式宣布進軍 AI PC 市場。
美國鋼鐵 (X-US) 早盤股價下跌 5.21%,至每股 30.90 美元
美國總統拜登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日本製鐵 (Nippon Steel) 斥資 149 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巨頭美國鋼鐵公司。美國鋼鐵盤前股價一度跌 8%。
拜登在聲明指出,日本製鐵的收購建議,將使美國鋼鐵成為外國控制企業,為美國的關鍵供應鏈帶來風險,因此他作為總統,將動力一切權力來捍衛美國國家安全,包括確保美國公司繼續在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上,發揮核心作用。
今日關鍵經濟數據:
美國去年 12 月 ISM 製造業指數報 49.3,預期 48.2,前值 48.4
華爾街分析:
摩根士丹利最新警告稱,隨著獲利成長放緩,這些雄心勃勃的科技巨擘可能難以在 2025 年主導市場。
大摩財富管理部門首席投資官 Lisa Shalett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利潤放緩可能會讓一些押注於兩位數高收益的頑固分子感到驚訝,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可以一起交易並引領市場的想法可能會在 2025 年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