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一開賣就完銷?不是你手腳慢 建商推案前「潛規則」:挑剩才換你

為何有些建案的預售屋,才一開賣當天就只剩幾間空房,甚至是秒殺完銷?搶購的速度快到讓沒買到的民眾,懷疑是不是自己手腳太慢?其實有內行人表示,房地產業界有「潛規則」,建商通常在推案前早就先通知「他們」,挑剩了才給其他人。

一名網友在PTT表示,自己今年有買房的打算,想買熟悉生活圈的預售屋,不過沒有太多相關經驗的他,在網路上搜尋後,詢問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知道預售屋的開賣時間?

▲示意圖/Getty
▲示意圖/Getty (kynny via Getty Images)

主動出擊、努力做功課 內行人揭露:再快也快不過潛規則

網友認為,直接聯繫建商然後讓他覺得你是潛在客戶,之後開賣等通知較快;也有的人建議,沒事在想要居住的地點多逛逛、看看路邊房產廣告,或是進接待中心索取資料,如此可以獲得較多建案消息,不然加入房市社群,參考他人分享最新資訊,都是能夠快速掌握預售屋相關消息的管道。

不過有內行人揭露,其實預售屋市場有一套「潛規則」,建商或代銷會在推案前,優先聯絡VIP或VVIP客戶,在開賣前的「潛銷期」就會讓這些人挑選購買一輪,之後才會給一般買家在開賣當天選購。

「我之前獲邀參加某建案的VVIP潛銷,比正式銷售早一天,才中午,28戶兩房已剩下不到20戶,結果到隔天一般買家首賣,只剩下5戶,這不是VVIP挑剩的是什麼?」

什麼是潛銷期?為何有這種規則?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潛銷期為建商還未公開預售屋的銷售,先開放給老客戶下訂金預購,早期預售屋潛銷有時在建案尚未取得建照前,但在地方政府嚴格稽查,現在潛銷說法大多已經取得建照,只是在一些準備工作還沒完成未公開的銷售,而在這段時間交易確實有早鳥優惠的可能,或是挑選到比較好的戶別,所謂潛銷實已經形成一種行銷方式。

廣告

而既然已成為一種銷售型態,若在產品規劃、地段有優勢的新案,或戶數不多,不乏開賣已完銷建案,不過陳炳辰也說明,現在有的建案甚至已醞釀賣了半年還在潛銷,自然開賣戶數所剩不多,成為另一促銷手法,民眾若想搶占先機又無老客戶的資格,有些群組或粉絲團留下聯絡名單,還是有機會成為早鳥。

至於如果有違規情事,如未取得建照就先偷跑銷售,甚至是先付訂金未簽約的類紅單,陳炳辰說明,業者當然會受罰,包括未取得建照銷售的最高20萬元金額,可連續裁罰,或是誤導購屋人購置的違反公平交易法至高2500萬元。又未取得建照在規劃上與最終狀態不同的風險,相關合約也沒有法律效力,買方也得留意後續爭議。

潛銷期對買家有何好處?價格一定較便宜?

通常「潛銷期」議價空間較大,不過一切得看當時房市狀況如何。信義房屋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曾表示,在房屋銷售的前期是否比後期購屋便宜,仍需視該案銷售狀況。

如果對於預售屋市場不了解的民眾,建議先查詢區域房價,或到各個接待中心詢問代銷,了解目前價格,並和代銷人員建立良好關係,未來有心儀、符合條件的產品開賣,就能獲得第一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