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下滑被迫減產 陸太陽能廠 恐低價搶單

由於歐洲市場需求不振,中國大陸內需趕工潮告一段落,面臨需求下滑窘境,中國大陸太陽能廠啟動大規模減產,12月來看減產幅度高達7成。短期內陸系太陽能廠可能以低價四處搶單,太陽能廠商接下來營運恐將度小月。

今年歐洲太陽能市場需求疲弱,讓太陽能模組的庫存堆高高。少了歐洲市場,今年陸系太陽能廠只能仰賴內需市場支撐,前三季累計安裝量就將近150GW。不過這一波搶裝潮會在今年底結束,要趕在年底前安裝的話,太陽能模組最晚必須在12月上旬出貨,隨著交貨告一段落,後續面臨營運空窗期,大陸太陽能廠也被迫大規模減產,像是成都通威、海寧正泰、南通蘇民、富寧蘇民等更是直接停產,以整體大陸太陽能模組廠總計約166.5GW的產能來看,減少的產能高達110.7GW,減產幅度高達七成。

在產能過剩、訂單減少,又進入傳統銷售淡季等因素影響下,大陸太陽能產業也傳出大規模裁員潮,設法降低成本。

海外太陽能市場過寒冬,大陸太陽能廠大規模減產、甚至停產。元晶表示,現在看到大陸太陽能的庫存堆高,預期還要半年的時間去化庫存,接下來海外太陽能廠勢必會展開一波大洗牌。台灣太陽能市場有政府法令保護,還有美日的地緣關係,對台灣業者影響比較不大。

茂迪指出,大陸太陽能廠大規模停產,預期接下來將會四處倒貨,甚至用洗產地的方式向台灣傾銷,短期負面的衝擊力道不小。不過長期來看,市場展開一波洗牌、將淘汰部分產能,尤其是地方政府負債累累,對於太陽能廠的補貼力度明顯減少,大陸太陽能廠擴產將有所節制,後續產業環境可望走向比較健康的發展。

這一波供過於求對於整體產業鏈衝擊相當大,從上游矽晶圓、電池、模組都沒有利潤,全面都減產,規模小的公司可能也面臨淘汰的命運。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iPhone組裝將倍增 立訊大擴廠 叫陣鴻海、和碩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