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本市場再啟動 三大交易所恢復IPO

A股三大交易所受理及審議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喊停的禁令,已恢復開放。開年以來,受A股走勢疲弱等因素影響,為避免市場信心崩盤,上海、深圳、北京三交易所陸續取消IPO申請,此一現象於上周翻轉,滬深交易所時隔6個月後,20日各受理一家企業IPO申請,北交所也在時隔3個月後、21日受理三家企業申請,宣告大陸資本市場全面恢復正常運作。

綜合陸媒22日報導,今年上交所及深交所的IPO申報件數,均處於「零」的狀態,時隔半年,兩家交易所同一天恢復受理IPO申請。上交所20日公告顯示,獲受理的是西安泰金新能科技公司;深交所受理的是中國鈾業公司。至於北交所則晚了一天,於21日受理奧美森智能裝備等三家公司申請案。

在此之前,大陸證監會IPO發行端的審核工作,已提前解凍。報導稱,上交所、深交所在5月份陸續恢復上市委會議,北交所也於6月17日召開審議會議。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交易所本次審議的IPO公司,多屬於戰略性產業。分析指出,上市委員會的恢復,帶動IPO申請受理的破冰。

由於暫停審議及受理申請期間,大陸政府4月份發布新「國九條」,之後證監會、滬深交易所陸續發布配套措施,審議通過的IPO企業,都適用新的發行上市規則。

報導稱,今年初A股表現依舊疲軟,上證指數大致在3,000點低檔震盪,2月2日甚至跌至2,730.15點,證監會是否批准太多新股上市、稀釋市場資金,不利股市表現,為當時受檢討的主要原因之一。後來雖祭出諸多政策護盤,維持將指數拉抬在3,000點的關口水位之上,但在經濟疲軟、消費力低迷下,6月份A股跌勢再起,21日再度失守3,000點大關。

也因此,A股三大交易所於上周陸續恢復受理IPO申請,顯示證券監理部門對股市後續的走勢,仍持樂觀態度。分析人士認為,三大交易所首批受理的企業,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受政策支持、科技含量較高,且急需融資以推動企業營運、壯大規模。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