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定調2025重點任務:提升赤字率、擴大發債、打好政策組合拳
中國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周二 (24 日) 在北京閉幕,會中總結 2024 年財政工作,並研究佈置 2025 年重點任務,強調 2025 年要實施更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打好政策「組合拳」。
會上強調,2025 年要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分別是支援擴大內需、支援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援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援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支援生態文明建設、支援高水平對外開放等。
會議指出,2025 年要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打好政策「組合拳」。一是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二是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更多支撐。三是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精準投放,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四是持續用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促進財政平穩運行、可持續發展。五是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市場對明年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充滿期待,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 2025 年財政赤字率有望提升至 4% 左右,赤字規模有望從今年人民幣 4 兆元左右提升至 5 兆元左右。另外,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這些財政政策「組合拳進一步加力,將提升明年財政支出規模,助力擴內需、穩經濟。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本次會議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是應對當前國內外複雜發展形勢進行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的需要。在財政赤字率上,今年赤字率按 3% 安排,從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財政實踐來看,這一水平相對保守,2025 年有較大提升空間。從系統集成的角度來看,財政自身絕對的平衡沒有實際意義。當國民經濟整體可持續了,暫時提高赤字率未來債務壓力也將逐步得到緩解。此外,考慮到當前市場利率水準較低,要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債券工具,對社會資金進行更好跨期配置,以提高社會資金的配置效率。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指出,今年赤字規模人民幣 4.06 兆元、專項債 3.9 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 1 兆元、增發國債 1 兆元,合計 9.96 兆元,相當於 GDP 的 7.6%,明年赤字債務規模將進一步提升,廣義赤字率有可能接近 10%,體現政策的主動作為和積極擔當。積極的財政政策可發揮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擴大總需求,以內需提振對沖外部的不確定性,以及優化供給結構,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以及防範化解包括房地產和金融在內的經濟社會風險,更好地支持房地產保交樓、收儲等,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等多重作用。
會議還強調明年要支持擴大內需,大力提振消費,多管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援力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推進實施新一輪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提升行動。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合理安排債券發行,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更多社會投資。
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來支持擴大內需是 2025 年一項重要工作,當前部分領域投資效益下降,部分領域呈「內捲式」競爭的局面,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政策應更傾向於改善民生或促進居民增收來提振消費,以更好促進終端需求的擴張。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2025 年要擴內需、提振消費,需要切實提振大家的收入和財富預期,這樣才能促進消費的良性增長。首先需要推進房市的「保交房」工作,推動解決房市債務的清理,其次是適當提高基本退休金水準,第三則是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通過完善一些最基本的保障,有助於減少消費顧慮。
白彥鋒表示,2025 年打好政策「組合拳」,應注重央地財政政策的協同,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消除政策內耗,在支援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形成政策合力,並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此外,必須統籌好綠色、協調發展的理念,抓住高品質發展的牛鼻子,實現經濟發展量的適度擴張與質的有效提升的相統一。
會議也要求大力推進財政科學管理,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有效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加大財會監督力度,提升財政治理效能。
藍佛安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要蹄疾步穩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在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方面,加強預算管理頂層設計,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完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等。在深化稅制改革上,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推動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下劃地方等,另外還要進一步理順中央地方財政關係。
針對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藍佛安指出,要落實落細置換政策,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防止前清後欠,加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改革轉型。
陸挺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不是典型的需求不足,是帶有某種結構性因素的週期下行,比如過去兩三年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對中國經濟和財政的衝擊,再疊加外部的關稅問題以及拜登時代推出的「小院高牆」,這不是單純依靠增加財政支出、降準降息等就可以實現對沖。因此,2025 年要解決上述這些結構性問題,不能只是簡單的財政刺激,需要推進一些重點改革事項,才能推動中國經濟平穩增長。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