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華碩AI智慧工廠 自動搬運機器人不稀奇、AR眼鏡也導入產線管理

華碩(2357)布局智慧製造有新成果展現,今(28)日首度公開設置於關係企業瑞傳新北市樹林的AI智慧示範工廠,從進料、生產、產品瑕疵檢測到生產線管理都導入AI方案。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表示,建置智慧工廠鎖定少量多樣與客製化產品,如自家的AIOT與伺服器,也希望藉此確保產品品質,最快明年上半年也會把這套解決方案向外推展。

華碩智慧工廠透過AR進行生產片管理。圖/記者呂俊儀攝
華碩智慧工廠透過AR進行生產片管理。圖/記者呂俊儀攝

張權德特別強調董事長施崇棠建構華碩的理念「崇本務實」,做每件事都要想清楚,做智慧工廠時思考是很清楚的。對於華碩跨足智慧製造,他解釋是因為華碩觀察到全球製造趨勢,從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2012年推動這項計畫,美國也在2011年推動先進製造夥伴計畫,接著中國、英國、日本、韓國也都有相關計畫,台灣在2015年也有生產力4.0計畫,到最近5+2生產計畫推動。

但張權德也說,雖然這是一個趨勢,但華碩不是一昧追求潮流,是看到製造對台灣、對華碩是非常重要的,台灣很有特色的生態系是電子業加製造業,都是強項,製造業有完整上、中、下游生態系,也因此認為智慧製造是勢在必行的一條路,符合階段性布局世界潮流,所以思考點對華碩來說是長期規劃。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介紹華碩新建智慧工廠。圖/記者呂俊儀攝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介紹華碩新建智慧工廠。圖/記者呂俊儀攝

張權德認為,華碩3年前成立AIoT事業群,是把AI加上IoT,AI背後就是代表電子業,智慧製造是IoT裡的一部分,因為工廠有很多感測器,IoT透過感測器搜集資料分析處理,再加上AI技術,所以AIoT是智慧製造裡最大的布局。

但華碩主要仍是品牌,張權德強調,這不是要跟現有的製造或代工大廠比較,是針對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作為這AI智慧工廠設計,現在大型代工廠不會處理這些少量多樣產品,因為缺乏效率。且既然建置新廠,也利用這樣的機會搜集聯網數據作為分析依據。

華碩智慧工廠中央戰情室即時監控產線情況。圖/記者呂俊儀攝
華碩智慧工廠中央戰情室即時監控產線情況。圖/記者呂俊儀攝

他還提到,現在永續很重要,利用環境監控技術來到到永續目的,因此工廠規劃不是要產能很多,是要滿足內部客戶,如這兩年華碩在推的AIoT與伺服器,這兩產品線就是符合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

此外,建置過程中,隱含意義,除數據搜集外,也確保這些智能設備有機會滿足內部需求外,也滿足外部需求,因為我們建置會遇到問題其他工廠可能也會遇到相同問題,大家都尋找相對應解決方案,如品質管控與效率部分,包括用自主動機器人、機器手臂、智能檢測設備、包裝設備都是。

張權德透露,華碩規劃智慧工廠除先滿足自己AIoT與伺服器需求外,慢慢一步步往外擴,以華碩目前一年有1500萬台以上筆電與1500萬片的主機板,這都需要代工廠生產,但代工廠最後都是掛華碩品牌,若品質有問題,是找華碩的,但有些代工廠還用目檢或人檢,但這些智能設備跟代工廠合作到廠內,也是為了華碩品質把關。「當初規劃是雙贏,帶給客戶確保代工廠品質,不會有不良品留到客戶端。」

華碩智慧工廠透過主自動搬運機器人完成物料運送。圖/記者呂俊儀攝
華碩智慧工廠透過主自動搬運機器人完成物料運送。圖/記者呂俊儀攝

華碩當初斥30億元跨足智慧製造領域,張權德強調,這是中長期規劃,接下來會有第二個製造基地在蘆竹,會陸續善用這些資源,把每一塊錢都花在刀口上,如整個智慧工廠架構,是團隊自己訂的,裡面也有華碩資源在裡面,除了沒生產的機台設備需要外購,如中央戰情室等等都是內部智慧製造團隊、工廠專家、MIS、子公司一起協助專案進行。

至於蘆洲的第二個智慧製造工廠,張權德透露,今年初已開始動工,預計明年底完工試營運,未來自有滿足率有機會從10%、20%向上提升。目前華碩在中國、越南代工廠端已有在驗證這套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華碩搶進元宇宙市場 成立「華碩元宇宙」新公司推跨界應用NFT平台

華碩Q2獲利大減8成 下半年庫存去化目標500億

華碩、英特爾、台灣大攜手啟動5G AI實驗室 盼「樓下實驗、樓上創業」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