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斥資逾1000億造24艘甲醇雙燃料船 2050年前全數替換新能源船

長榮海運(2603)今年股東會提到為因應國際海事組織(IMO)碳強度CII實施及各國減碳法規要求,營運重點羅列5大策略,其中,規劃雙燃料環保船舶部分,今(11)日公告子公司Evergreen Marine (Asia)董事會決議斥資43.2-50.4億美元(約新台幣1351-1577億元)訂造24艘1.6萬TEU(20呎櫃)甲醇雙燃料貨櫃輪。

長榮海運30日除息,每股配發70元現金股利,填息首日股價攻漲停。(圖/取自長榮官網)
長榮公告子公司Evergreen Marine (Asia)董事會決議斥資43.2-50.4億美元(約新台幣1351-1577億元)訂造24艘1.6萬TEU(20呎櫃)甲醇雙燃料貨櫃輪。(示意圖/取自長榮官網)

根據公告,其中,16艘將由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訂造,另8艘則向日本造船(Nihon Shipyard)訂造,每艘平均價格1.8-2.1億美元(約新台幣56-66億元)。不過,相關細節包括交船、營運與船隊配置等仍待近一步確認。

國際海事組織(IMO)7月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0屆會議(MEPC 80)修訂船舶溫室氣體減排新目標,雖2030年碳強度維持至少降低40%,但設定對應階段性目標2030年至少減20%、2040年減70%,並新增2030年前國際航線船舶使用能源占比,至少要5%來自零(或接近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或燃料,而原規範2050年減排50%,則改為需淨零。

長榮海過去在法說上針對機遇與風險就把環保法規納入內容中,多次提到環保船舶市場競爭力問題,以先前法說上所提,減碳目標2030年減50%、2050年達碳中和。

今年股東會上,總經理謝惠全也說,國際海事組織(IMO)減碳法規今年開始生效,要求船舶降低航速以減少碳排,航商必須在航線投入更多船舶,維持原本航運服務水平,無法符合法規的老舊船舶將被迫拆解退場。

廣告

而為因應國際海事組織(IMO)碳強度CII實施及各國減碳法規要求,長榮海今年股東會上特別提到的相關營運策略,包括持續規劃建造雙燃料環保船舶、調整船舶航速及航線泊靠港口、規劃全球戰略性碼頭、加速航運資訊數位化進程以及持續進行生質燃油測試及規劃碳捕捉測試等作為。

長榮目前船隊第一輪汰換已有8成船齡在10年以下,大幅優於整體貨櫃航運市場約三成比率,因應最新法規要求,進行第二輪新能源船替換,預計2050年全數替換。長榮也預期,新環保法規改變市場競爭規則後,可望展現高度營運競爭力。

截至7/11長榮船隊共計214艘,運能167.6萬TEU,加上今日決議新造甲醇雙燃料船與已簽約新船訂單尚有61艘待交,運能約67萬TEU,其中,今年底前將有2艘新船交付,新增運能約3.1萬TEU,明年預計22艘新船交付,新增運能約22萬TEU。2025年則計畫有18艘新船交付,新增運能約13.8萬TEU。2026年4艘新船交付,新增運能約3.2萬TEU。

延伸閱讀

長榮海股東會通過史上最高股息每股配70元 俄烏戰爭若停下半年貨量比上半年好

長榮海第一季EPS2.38元優於同業 將適時調配運力因應市場發展

長榮看海運景氣「審慎不悲觀」 總座謝惠全:28字箴言「…咬牙挺住冷風襲」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