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文藥師】卵磷脂怎樣吃才對? 先看看這則小故事

文:鄭智文 杏隆藥局 諮詢藥師

卵磷脂的故事

早在18世紀,研究大腦的德國學者Hensing發現腦部有磷元素存在,接著法國學者Fourcroy與Vauquelin發現腦部組成除了大量蛋白質,還有一些脂肪物質與磷酸鹽類,而且在魚卵中也發現有磷元素,19世紀時法國化學家Couerbe發現腦部的脂肪物質為磷脂質,Gobley從卵黃取得磷脂質,命名為卵磷脂(Lecithin),發現卵黃與腦部都存有相同的物質,接著Topler從植物種子中分離出磷脂質,並證明其與動物組織之磷脂質為同一物質。之後陸續發現磷脂質普遍存在於各種微生物、植物種子、果實及動物血液、臟器、蛋黃等。所以卵磷脂對生物體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物質。

卵磷脂是含有多種磷脂質的混合物,這些磷脂質是構成細胞膜重要的物質,維持各種細胞的結構完整性,保護細胞內部,假若細胞缺乏卵磷脂,細胞膜就會硬化。

卵磷脂亦能夠調節物質運輸與訊息傳遞:磷脂膽鹼是身體儲存膽鹼的形式,對於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生成很重要;磷酸肌醇可作身體賀爾蒙傳遞物質;磷脂絲胺酸又稱為「腦磷脂」,可活化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而蛋白激酶C負責神經突觸的調節,與記憶有關,近年來研究發現磷脂絲胺酸與啟動細胞凋亡(apoptosis)有密切關係。鞘磷脂是不含甘油的磷脂質,是構成神經髓鞘細胞膜的成分,近期研究表明可能參與神經元功能以及與疼痛相關的信號傳導通路,根據美國神經內科學者Peterlin等人所做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女性偏頭痛患者的鞘磷脂血漿含量較少時,偏頭痛發作的風險會增加,可能作為疾病的生物標誌。

卵磷脂為兩性分子,一端親水性另一端親脂性,因此具有乳化作用。脂質必須藉由血液運輸才能送達身體各部門,因為脂質無法溶於水,必須倚賴像輪船一樣的脂蛋白,而磷脂質是構成各類脂蛋白的主要成分,但所佔比例不同。我們知道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是血液中有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高),經過氧化後被巨噬細胞吞掉,然後沈積在血管壁變成斑塊,進而造成動脈硬化狹窄。高密度脂蛋白(磷脂與蛋白質含量高)能夠將周邊組織中的膽固醇運回肝臟,肝 臟再將膽固醇、膽鹽與卵磷脂轉化為膽汁酸,一部分在腸道與纖維質結合之後排出體外,流失的部分則肝臟也會合成新的膽汁酸,透過這兩個途徑,有助於膽固醇的代謝。

近年來研究發現膽鹼對於肝臟代謝有保護作用,因為膽鹼能提高肝臟ADH這酵素分解酒精的活性;提高細胞內麩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活性,減少自由基的產生;阻斷膠原蛋白分解酵素(collagenase),阻止肝纖維化(bibrogenesis)的進行。

基於以上這幾點,卵磷脂有以下功效:活化新陳代謝,避免細胞過早老化;有助於腦部發育,調整神經組織的功能,提高記憶力,舒緩情緒;促進油脂與脂溶性維他命的消化與吸收;降低血脂,血管清道夫;幫助肝臟代謝。卵磷脂可能有助於解決和防止乳腺堵塞的原因並不清楚,但已經是哺乳婦女界的聖品,目前說法是依據加拿大Newman醫師曾撰寫:卵磷脂是一種乳化劑,能保持油脂的分散與懸浮,通過增加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百分比來降低奶的黏度。

卵磷脂雖然廣泛在動植物組織之中,普遍來說含量均低,目前食物來源為大豆、小麥胚芽與蛋黃、動物肝臟、牛奶。若以健康食品來說,大豆萃取的卵磷脂含有PC、PE、PS、PI與PA等(Szuhaj,1986),較全面性,而蛋黃萃取的卵磷脂組成則是PC與PE為主。在產品選擇上建議以食物來源會不會造成過敏、卵磷脂純度來考量。

目前無法確定卵磷脂的適當劑量範圍,依據過往卵磷脂的研究實驗,每日劑量有從1到35克都有,但較高劑量的卵磷脂容易發生腸胃問題或體臭。卵磷脂的建議量會因為目的不同而異,在心理和神經疾病方面,每日3-10克的卵磷脂,一天分3次服用;在肝病方面,每日給予350至500毫克;在高膽固醇控制方面,每天3次,每次500-900mg毫克;在遲發性運動障礙,每日25克卵磷脂分2次服用;在預防膽結石方面,每日300-2000毫克;哺乳婦女建議每天3-4次,每次1000-1200毫克。以上劑量僅供參考,請在服用卵磷脂相關產品前諮詢藥師、醫師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

由於卵磷脂和膽鹼應與膳食一起服用可增加吸收,因此飯前或飯後30分鐘內皆可,建議配多一些水服用。腎臟病患若服用卵磷脂,需注意磷的攝取量。



■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