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應該讓退休金為自己創造固定現金流
一位朋友在56歲時決定離開已經工作了二十幾年的公司,提早退休,當時她準備了大約總值將近2千萬元的現金+黃金+股票部位,租屋在台北市區,每月房租+水電費大約是33,000元,還有高齡80幾歲的母親要奉養,她原本認為自己準備的退休金應該足夠,但隨著退休後沒有其他收入入帳,完全只能靠股票收益,偏偏今年股票又逢空頭年,加上通膨高漲,物價飆,母親的奉養費+一位外籍看護的費用,讓她覺得應該要開始縮衣節食,否則現金很快會在不知不覺中花掉大部分。
奉養母親+外籍看護費用,以及房租這兩大筆,應該是她每月支出的最高開銷,但這兩筆都是固定支出,沒法兒減,所以她只能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開始減少花費,例如外出能走路盡量走路(也是順便運動),不搭計程車、改搭捷運及公車,減少上美容院的次數……等等,但她還是擔心現金會不夠她花用到終老……
以為退休金準備充裕 實際退休後才發現可能不夠用
過去我們聽到退休金能夠準備到2千萬元左右,已經是羨慕不已,但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因為大不相同,就像我這位朋友,尚有一位高齡母親需要照顧,因為沒有住在一起,所以必須再多聘請一位外籍看護日日照護母親,加上自己是租屋在外,台北市中心的小套房一個月房租就要3萬元,加上水電等費用,起碼每月也要33,000元,這兩筆費用我估計差不多就要將近10萬元,所以不包含自己的生活費用,單是這兩筆一年就要花掉120萬元,就算準備2千萬元,差不多16年也花光了。難怪朋友現在會開始擔心手上的資金可能不夠使用。
我對她的建議是,還好她還有股票部位,買一些每年穩定配息的股票,起碼每年都還有一筆固定的配息收入進帳,加上今年股票大多下跌很多,慢慢往下固定分批買進持有,一方面是活化現金,而不是讓現金變成一灘死水,無法產生「錢滾錢」的效益,二方面許多個股的股價跌幅已經跌掉三分之一、甚至腰斬,此時進場慢慢買(絕對不是一口氣全部投入喔),建立一些基本持股,最好是把買股票的資金分成24等分,也就是二年的時間,去佈局好股票,相信這樣的配置,未來讓她每年都可以有一筆配息入帳,如果股市穩定後再度上揚,個股股價隨之上漲,將來她還有機會賺到價差。
至於黃金的部位,她是當作保守資產配置,但是黃金只能賺價差,卻沒有利息,更沒有配息,所以這部分我的建議是配置比不要太高,如果有賺,可以先賣掉一半,將賣掉的黃金部位資金轉移配置到投資等級債(月配),這樣每個月又可以有一筆固定收益入帳,對生活費不無小補。
退休族一定要幫退休金找出路 幫自己創造固定現金流
退休族最怕的是:退休時以為退休金儲備部位已經非常足夠,但萬一不幸遇上像今年一樣的高通膨、高物價,而且「忘了」還有年老的父母要照顧,醫療費或看護費的龐大支出其實是會侵蝕原本以為足夠的退休金。加上自己也已經50幾歲,也必須考量為來自己步入60歲以上之後的醫療費支出,所以,在退休前應該把自己及家庭的所有情況寫下來,並把每一筆可能的支出預估出來,這樣才不會在退休後猛然驚覺「以為退休金很足夠,其實根本不太夠用」。
因為已經50幾歲,要想再重返職場,雖然有機會,但我實際的瞭解是通常機率40幾歲的人低許多,所以,這時候能夠補救的就是重新檢視資金配置,一定要幫現金找到最好的出路,讓現金能夠幫你創造另一筆、甚至兩筆以上的現金流,千萬不要只把現金存在銀行裡,這樣做的結果是:絕對不夠你花到終老。
當然,我前面建議她把現金配置到股票,絕對不是去買投機股,因為投機股風險太大,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把退休金賠掉,記住,退休金的去處一定要「穩健、安全、且每月或每年有固定現金流可入帳」這3點,大型穩健配息的企業股票、投資等級債或ETF、年金險或許是退休族可以考慮配置的方向,提供參考。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目前為《Money錢》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