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天底下有完美定價嗎?
在金融市場中,投資主題和評價面之間常常存在拉鋸。我們正在親眼目睹這種情況在股票市場上演,特別是半導體行業。這令我想起,我在1990年代末的投資起步時期。雖然我們不應該照搬歷史案例,但仍值得投資者在做出財務決策和選擇投資方向時謹記於心。
讓我先說一聲,我不是選股專家。持續挑選表現優於大盤的股票非常困難。基金管理公司績效很難長期打敗大盤就證明了這一點,特別是在更成熟、流動性和效率更高的市場。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引發思考,而不是暗示著所提到的股票前景。
1990年代末,網際網路熱潮風起雲湧。當時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持續發生。例如,只要在公司名稱後面加上「.com」,股價就可能被重新評價,而忽略了商業模式的變化。事實上,我當時任職的一家私人企業正是採用這樣的做法,甚至引發了內部對於公司管理層打算出售公司的猜測。
當然,有些公司確實擁有強大以互聯網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和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就是這樣的公司之一,該公司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而建構了互聯網服務。毋庸置疑,考慮到股價炒作及其商業定位,該公司股票表現異常出色。在2000年3月的顛峰時期,思科股票的交易價格幾乎是兩年前的7倍。
此後股價大幅下滑,三年內下跌83%。影響不僅僅是短期的。從 2000年3月27日的峰值開始,直到2021年9月,該公司股價才終於出現正報酬,還是在假設投資者重新投資了其分配的任何股息的情況下。如今,該公司股票的交易價格幾乎正好處於2000年的最高點。
■從思科長期股價看輝達股價的未來表現
股價表現是否反映了該公司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是的。2001年第一季,思科盈餘繼續增長,但隨後一年陷入負值。然而,到2002年底,其過去12個月的盈餘創下了歷史新高,之後一直保持著強勁的表現。自那時起,盈餘以9~1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了5倍之多。
然而,公司面對的挑戰不是公司的長期前景或對互聯網未來的懷疑,而是投資者對前景的推斷與熱情。2000年第一季度,該股的本益比超過250倍。
時間快轉到今天,我們可能會看到歷史在另一家科技公司重演。在最新財報發布之前,基於過去盈餘的輝達(NVIDIA)本益比超過220倍。雖然這還不到當年思科的極端水平(265倍),但也相差不遠。當然,輝達最近一個季度的盈餘成長超出了市場預期,市場普遍預估其盈餘未來將強勁增長。事實上,假設 2024年盈餘將增長兩倍的預測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本益比將「僅為」45倍。
當然,這確實意味著大部分預測增長已經反映在當前在價格中。當然,由於該公司的表現超出市場預期,該股價有可能繼續上漲。股票評價很少是短期市場表現的有用預測指標。然而,它確實表明投資者應該意識到,如果按當前價格進行投資,可能會面臨長期價值損失的風險。如果該公司明年的盈餘只翻一倍,更不用說業績下滑,那麼拋售可能會非常嚴重。請記住,思科作為一家公司,在過去20年中表現非常出色,但對於投資者來說,等待20年才能收回資金是一段很長的時間。
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呢?選擇合適的投資規模至關重要,但投資範圍愈小,這一點就愈重要。
■莫把機會主義投資當成基本面投資
我們從兩個角度看待投資:基本面投資和機會主義投資。我們會將持有的單一股票,尤其是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的股票,歸入機會主義類別。投資者應該問自己,如果股票下跌20%、50%甚至80%,然後幾十年後才恢復,他們會有什麼感覺?他們的直覺會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如果答案是「賣出」(可能性更大),那麼有限度地持有該股票就更合理。它不應被視為基本面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而應被視為機會主義的配置,其配置僅占整體投資組合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