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海運業大撒幣造船 創雙高

【時報-台北電】貨櫃海運業大撒幣投入軍備競賽,根據Alphaliner的統計,2024年新船交付約310萬TEU(20呎櫃)、造船訂單逾440萬TEU,雙創新高;累計至2025年1月2日,全球貨櫃海運市場營運船舶高達6,371艘、總運力逾3,143萬TEU,也來到史上最高潮。

市場關注未來市場供需狀況,Alphaliner預估,2025年新船交付逾200萬TEU,供給成長6%、需求成長2.5%,供需缺口較2024年收斂,接下來2026年新船交付約150萬TEU,2027年再攀升至大約260萬TEU,僅次於2024年、居史上第二高。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指出,全球航商競相砸大錢造船,主要有四大原因,包括船隊汰舊換新、以自有船取代長租船、打造環保船符合法規需求,以及擴大海運版圖搶市占。

其中,地中海航運(MSC)在2024年簽訂新造船約56艘、合計運力109.4萬TEU,居海運業之冠;累計截至2025年1月2日新造船訂單131艘、運力逾200萬TEU船,也是全球之最。

另在疫前,航商手上現金流有限,大量租船營運,隨這些年航商獲利豐滿手現金,像是長榮、萬海等,紛紛改以自有船取代長租船,健全財務體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前11月拆解船舶降至低點,僅約56艘、合計運力9.37萬TEU,謝志堅直言,從紅海危機到美東罷工疑慮、川普2.0關稅政策等,持續干擾供應鏈,支撐高運價,不論老舊船舶來跑都可以獲利,也降低航商拆解船舶意願。

由於2025年海運市場不確定因素仍多,業界普遍預估,首季有農曆年前趕出貨、加上美東罷工疑慮,接著川普上任後加徵關稅政策明朗,可能從5、6月起發酵,接連的趕貨潮,都有機會影響海運上半年運價走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邱莉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