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預期嚴重低估 輝達收入預計增長234% 分析師紛紛上調預期價格

輝達(NVDA)將於周三收盤後公佈其第四季業績,這是近年來最受期待的業績報告之一。輝達的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中飆升了184%,輕鬆超過了競爭對手AMD(AMD)和Intel(INTC),它們的股價分別上漲了91%和67%。

輝達的驚人表現使其市值在上周短暫超越亞馬遜(AMZN)和Alphabet(GOOG, GOOGL),成為僅次於微軟(MSFT)和蘋果(AAPL)的全球第三大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但截至周二,亞馬遜和Alphabet重新奪回了領先地位。

在第四季,分析師預計輝達的每股盈餘(EPS)為4.60美元,收入為204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調整後每股盈餘為0.88美元、61億美元的收入大幅增長。這意味著年同比增長了234%。要了解輝達的表現,該公司2022年全年的收入為270億美元。

分析師預計輝達的數據中心業務在該季的收入為1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6.2億美元增長。由於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爆炸式增長所帶來的需求迅速增加,Nvidia的數據中心業務迅速成為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今年一月,Meta(META)表示,到2024年底,將在他們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中部署35萬個輝達的旗艦級H100晶片。雖然輝達並未透露其晶片的價格,但估計H100的價格高達數萬美元。這意味著僅Meta一家就將支付數十億美元用於購買輝達的晶片。

輝達的遊戲業務,預計將產生27億美元的收入,較去年的18億美元增加。

分析師們還將密切關注輝達的前瞻性指引。他們在過去幾季輕鬆超過了收入指引,另一次超額完成表明人工智能行業的持續強勁增長。

廣告

輝達的股價預期是一個極端的低估。許多華爾街分析師已經調整了對輝達股票的價格目標,其中瑞士銀行分析師Timothy Arcuri將價格目標從580美元提高到850美元,而投行Stifel的Ruben Roy將新目標設定為865美元,而之前是665美元。Wedbush的Matt Bryson也將該公司的價格目標從6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

然而,輝達的增長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該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AMD正在大力投資於自己的人工智能晶片,包括其新的MI300X。

根據AMD的說法,該晶片在某些工作負載上超過了輝達的H100,但輝達否認了這些說法,稱AMD的測試不完整。而英特爾也有自己的伺服器晶片,並繼續發展其功能。

TAIPEI, TAIWAN - 2023/05/29: Nvidia president and CEO Jensen Huang speaks at a keynote presentation while holding the Grace Hopper superchip at COMPUTEX. The COMPUTEX 2023 runs from 30 May to 02 June 2023 and gathers over 1,000 exhibitors from 26 different countries with 3000 booths to display their latest products and to sign orders with foreign buyers. (Photo by Walid Berrazeg/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Nvidia president and CEO Jensen Huang speaks at a keynote presentation while holding the Grace Hopper superchip at COMPUTEX 2023 (Walid Berrazeg/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SO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輝達的客戶越來越偏向開發自己的專用人工智能晶片,以減少對輝達產品的依賴。亞馬遜、Google、Meta、微軟和特斯拉(TSLA)等知名公司都在積極開發自己的AI晶片。

這些晶片專門設計用於每家公司的需求,相對於輝達的通用晶片,它們提高了效率並降低了功耗。但輝達並不打算坐以待斃。據路透社報導,他們已與Alphabet、亞馬遜、Meta、微軟和OpenAI會面,討論為它們打造量身訂做的晶片。

除了競爭對手之外,輝達還繼續應對美國對向中國實施的晶片出口限制。

他們表示,目前這項禁令不會對其財務狀況產生影響,但擔心這一措施可能會導致未來錯過潛在的銷售機會。

本文譯自Yahoo Finance,撰文者:Daniel Howley

Subscribe to the Yahoo Finance Tech newsletter.
Subscribe to the Yahoo Finance Tech newsletter. (Yahoo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