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有事鍾無艷 沒事夏迎春
中國電動車近兩年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對全球汽車產業帶來極大的衝擊,行業秩序重整;對於一年新車銷售規模不到50萬輛的台灣,也起了蝴蝶效益,引爆了一場自製率的風暴;無論是基於美中對抗選邊站,還是出於保台抗中的危機意識,恐將帶來加速「國產車」消失的結果。
台灣國產車廠,長期被政府視為可以被犧牲的行業;當需要反共抗俄、避免外匯大量流失的時候,就可以將汽車關稅拉得恨天高;當2002年需要加入WTO的時候,可以一口氣減半至30%,並逐年降低至目前的17.5%;近年台灣要爭取加入CPTPP沒有談判籌碼時,汽車產業又成為棄子,政府不惜祭出將汽車進口關稅降至零,市場門戶洞開來展現誠意,企圖以此換取入會。
但當要稅收、需要銀彈時,汽車貨物稅、營業稅、牌照稅、燃料稅時,政府可是一毛不讓,收好收滿,對汽車行業一點都不客氣,更不諱言,汽車業是政府稅收重要的來源。
根據財政部的試算,光是將汽車進口關稅從目前的17.5%降至零,一年的稅損高達600億元。據此推算,稅率更高、且無論進口與國產車都要繳的汽車貨物稅,要是取消,政府一年要損失的稅收,恐怕是數倍於關稅。無怪乎就算年年有業者、民眾疾呼取消汽車貨物稅,但行政單位總是充耳不聞,財政單位甚至還把球丟回來,要求先幫忙找到替代稅源再說。
事實上,造成台灣汽車購入價居高不下的關鍵,不是酸民口中用來保護台灣車廠50年的進口車關稅,而是財政單位捨不得的肥肉-貨物稅,每輛汽車要被政府課徵25%的貨物稅,讓台灣民眾購車負擔高於其他國家。
然「高車價是因為高關稅」的誤解,政府從來不對外說清楚、講明白,放任有心人士、政客、網路酸民以訛傳訛,讓台灣汽車廠背上「高關稅保護」的莫須有罪名,分攤政府不願放棄汽車貨物稅的重擔。
台灣國產車市占率從最高接近8成,到近年已跌破5成,進口車反客為主成為市場主流,對講究規模經濟的汽車產業來說,國產車廠已處於生死存亡之秋;近兩年好不容易從新冠疫情泥淖中脫困,汽車產業的主管機關,經濟部產發署,突襲式實施國產車自製率新規,起跳就是15%,三年內更要拉高至35%,不僅沒有緩衝期,並且溯及既往,打得所有國產車廠措手不及。
這項宛如重回戒嚴時期的產業政策,更被視為政府「缺乏信賴保護原則」的惡例,讓汽車業者急跳腳;政策的髮夾彎,讓這些長期投資台灣的車廠蒙受大筆損失,但卻囿於開門做生意、民不與官鬥的無奈,只能啞巴吞黃蓮;政府為了討好部分選民,展現與中國對抗的義和團勇氣,讓汽車產業再度成為了犧牲品。為緊急對應自製率的要求,帶來國內車廠成本激增、新車延後上市、交車延誤等問題,後續更可能衍生車價上漲、競爭力下滑,進一步拉低國產車市占率的苦果,但這些都不在政府施政的考慮範圍。
「官字兩個口,怎麼說都對」,車廠也憂心,今日順從官員要求,大舉投資開發國產零件,那天會不會因官員下台而政隨人亡,又或如風電產業國產化政策因牴觸WTO規定、遭歐盟抗議突然宣布取消,車廠對應自製率政策的龐大投資會不會又白白浪費了!
「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這句話形容你有需要時才找朋友,不需要時就去找別的人,出自民間故事,春秋戰國時期齊宣王的寵妃夏迎春是位美女,王后鍾無艷很有才幹卻是一位醜女,所以齊宣王平時大多寵愛夏迎春,只有需要幫助時才去求鍾無艷。
前朝政府大開發展離岸風電政策支票,要求中鋼配合砸大錢投入水下基建的國產化工程,沒想到新政府一上台,就取消自製率規定,讓中鋼頓失市場,含淚關閉子公司興達海基,高達逾60億元的相關損失,只能由中鋼與全體股民埋單。
中鋼的例子,猶如「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故事的翻版,台灣汽車廠的處境,何嘗不是現代版的鍾無艷。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世銀調降陸今明年GDP成長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