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之城:小樽漫步
在北海道諸多觀光景點裡,小樽運河人氣旺盛。1960年代曾出現填平運河鋪設道路的提案,遭到居民的強烈反彈,後來決定只將運河南半部填平一半,李琴峰寫道:「在夢境般的美景背後,也存在著極為現實的議論與折衝的歷史」。現在的小樽街道美如童話,卻又偶會撞見極其古怪的招牌,李琴峰獨自漫步在這幻想與現實交織的城市,心想:下次一定要帶著重要的人一起造訪。
講起小樽,便讓我想起電影《致潤熙》裡那幻想般的銀白世界:年輕時被迫分離的女同志情侶「潤熙」與「純」,潤熙在女兒「新春」的牽線之下造訪純居住的小樽,時隔20年與純重逢。潔白的雪片靜靜飄落,歲月一般緩慢積累,兩位女性在小樽運河瓦斯燈燦爛的燈光照耀之下再度相會。雖然白雪冷冽,時間一去不復返,但兩人長年隱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意,卻靜靜溫暖了觀眾的心。
小樽運河夜景
雖然我對《致潤熙》的世界心嚮往之,但極度怕冷的我想要造訪小樽,也只得夏天前往。小樽是座幻境般的小城,洋樓建築與紅磚倉庫櫛比鱗次的復古街道宛如童話。具有百年歷史的「都通商店街」至今保存著大正浪漫時期的吉光片羽,明治時期完成的「日本銀行小樽支店」頗具文藝復興風範,「堺街本通商店街」裡群聚著改造古老倉庫再利用營業的咖啡廳、酒吧、玻璃工藝品與音樂盒店,當然還有「小樽運河」,這可是小樽最有名的景點,也支撐著這座小城的歷史發展。以上都位於「小樽歷史景觀區域」內,範圍不大,可以步行,漫步其中常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使遊人心生雀躍。
歷史街道的非日常感
現在北海道的中心城市是札幌,但在歷史上,小樽當仁不讓。明治維新以後,隨著北海道開拓工程的進展,鄰接海洋的小樽作為港都繁榮了起來,成為北海道海上入口與經濟中心。貿易公司與金融機構進駐小樽,甚至有著一條金融街道,美稱「北方華爾街」。1925年,小樽與札幌的人口數量逆轉,戰後隨著札幌的高度成長,小樽的經濟地位也就逐漸滑落。現在的小樽算是北海道的「古都」,活用其歷史建築等觀光資源,發展成一座觀光城市。
為了維持景觀,小樽建築物的高度、色調、素材、設計等都有明確的規範,漫步在街道上,便能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統一感與解放感。道路很寬,建築不高,天空廣闊而沒有壓迫感。我雖也喜歡像澀谷或新宿繁華街那般龍蛇混雜的感覺,但小樽的歷史街道又讓我體會到另一種不同的非日常感。
具百年歷史的商店街「都通」
走出小樽車站,穿過北海道第二古老的拱頂商店街「都通」後,便來到「日銀通」,這裡便是從前金融機構密集的「北方華爾街」了。小樽有許多將歷史建築重新利用的案例,日銀通上更有著許多雄偉的建築。從小樽站往運河的方向走,依序有市立小樽文學館、美術館(1952年完工,原小樽地方儲金局)、金融資料館(1912年完工,原日銀小樽支店)、似鳥美術館(1923年完工,原北海道拓殖銀行小樽支店)、小樽運河集運站(1922年完工,原三菱銀行小樽支店),可以緬懷往昔「北方華爾街」的榮景。「北海道銀行總店(1912年完工)」現在成了提供葡萄酒的咖啡廳兼餐廳「小樽bine」,就算不進去消費,建築外觀也頗為賞心悅目。
金融資料館(原日本銀行小樽支店)
在「色內大通」的十字路口右轉,再走一段路,便能看到紅磚外牆上爬著綠色藤蔓,色調對比頗為鮮豔的「小樽浪漫館」。小樽以其玻璃工藝技術聞名,有一種說法認為,其工藝技術是發展自「石油燈」與「浮球」。北海道電力普及較晚,因此小樽在發展為經濟中心之後,有段時間仍使用玻璃製的瓦斯燈。此外,從前小樽鯡魚捕魚業旺盛,捕鯡魚時使用的玻璃浮球也就有大量需求。戰後隨著電力普及與鯡魚漁業的衰退,小樽的玻璃製造業也就從實用目的,逐漸轉型為以觀光客為主的工藝品。
小樽浪漫館
從「小樽浪漫館」開始,小樽最大的商店街「堺街本通」上還有「大正硝子館」、「北一硝子」、「小樽瑠璃工房」、「音樂盒堂」等眾多專門銷售玻璃工藝品與音樂盒的商店,每家店外觀看起來都十分古樸典雅,走進店裡卻彷彿走進了晶閃燦亮的異世界一般,那些纖細脆弱而色澤多彩的玻璃工藝品,每個都讓人看了便頗為生火,但考量到實用性,我也只得壓下購買欲,省下這筆錢。
海帶專門店規劃的古怪廣場
沿著「堺街本通」散步了一會兒,突然看到右方有條小巷,巷口掛著「小樽出世前廣場」的旗幟。「這名字好怪,是什麼啊?」我一邊心想,一邊走進小巷之中。巷口附近地面上畫著跳格子的圓圈,空中倒懸著許多日式紙傘,傘面鮮妍的色澤與花紋使人看了心情便頗為愉快。看來這個景點旨在重現大正與昭和時期的復古街道氛圍。除蕎麥麵店、小販、旅館之外,還有幾間乍看之下不知道在賣什麼的古怪小店,沒有店員,也不知道還有沒有營業。
「小樽出世前廣場」入口處的跳格子與日式紙傘
小巷盡頭掛著三面花花綠綠頗為刺眼的招牌,畫風讓我一度以為是古早電影海報,但那內容實在太過古怪。「秦始皇帝與除福傳說…長生不老的仙藥其實是海帶…」、「在東海仙藥不老不死告夢也」、「薩摩野望與琉球王國的哀傷…海帶造就的明治維新…」……這、這也太古怪了!
「小樽出世前廣場」的古怪招牌
查過之後才知道,這個「出世前廣場」是位於小樽的海帶專門店「利尻屋minoya」所規劃的景點,而這家「利尻屋minoya」就以其古怪出名,比如店鋪門口會掛著「我們幫你保管父親」、「吃七天後再照照鏡子」等等廣告詞,公司董事長也自稱是「吹牛大王」。那三面招牌正中央那一塊畫著一名身穿羽衣、跳著舞蹈的美麗女子圖像,還寫著一首和歌:「卑弥呼なる神代を想う濡れ羽根の海藻干したる宇賀の浜鳴り(這我實在不知如何翻譯!)」,我因而得知畫中女子是傳說中邪馬台國的女帝卑彌呼。不過仔細一看,便發現女子腰際纏繞的腰帶,那根本是海帶吧!實在太古怪了。話說,什麼「除福」啊,是「徐福」才對,把「福」給「除」了要幹嘛?但這三幅招牌實在太過古怪,因此也無法判斷這錯字到底是故意的還是單純失誤。附近還有一間沒有店員的小店,門口擺著人形立牌,上面寫著:
「小樽的女子為什麼屁股如此豐滿?那是因為要爬坡和剷雪啊!!小樽的女人都是很勤勞的。」
……喂。
「小樽出世前廣場」的古怪招牌之二
駐足童話路口上
離開古怪的「出世前廣場(這名字本身也很怪)」,沿著「堺街本通」繼續前行,便來到「童話路口」。站在這個路口眺望四周,大概是因為到處都是洋房建築,給人一種錯覺,彷彿置身西歐,景緻看得出神。特別是路口前廣場上設置的「常夜燈」與鄰近的「小樽西點鋪LeTAO總店」建築達成一種絕妙的平衡,看著看著還真有一種童話世界的感覺。
這座「常夜燈」正式名稱是「小樽海關所燈塔」,是按從前實際存在卻燒毀的木製燈塔復原而成。「小樽西點鋪LeTAO總店」是小樽頗具人氣的西式甜點店,店名「LeTAO」取自法文「La Tour Amitié Otaru(親愛的小樽之塔)」字首,同時也與把「小樽Otaru」倒著念「Rutao」的發音相同。LeTAO建築雖新,外觀卻與周邊景色完美融合,建築還有一座塔,與名稱頗為相稱。
童話路口,「小樽西點鋪LeTAO總店」與「常夜燈」
路口另一側矗立的,是另一座雄偉建築,「小樽音樂盒堂本館」。這建築建於1912年,原先是稻米公司辦公樓,後轉用為音樂盒專賣店,共三層樓的寬廣店內銷售著各式種類造型各異的晶閃閃的音樂盒,有附帶LED燈的,有可愛人偶旋舞的,有旋轉摩天輪外觀的,有能掛在牆上的,也有能當時鐘、相框使用的,還有吉卜力等角色造型設計的,林林總總,足以使人看上一整天。聽著音樂盒水晶般的美妙音色,使人心中如洗,頗具療癒感。對我而言,大概沒什麼是比音樂盒更能刺激我童心的事物了。
童話路口,「小樽音樂盒堂本館」
但日常生活裡童心太多也不是好事,我依舊壓下購物欲,什麼也沒買。走出「音樂盒堂」,我前往「水天宮」。小樽市內頗多斜坡,水天宮就位於小丘之上,從境內可眺望小樽住宅街。水天宮正殿建於1919年,也具有百年歷史。
水天宮
寂寞與自由的天秤
接近傍晚,我離開小樽市中心,搭計程車前往「祝津全景展望台」。計程車罕見地是名女司機,見我獨自旅行,便不斷向我搭話。
「真羨慕能一個人旅行的人,我一個人就連餐廳都不太敢進去。」司機說。
「為什麼?」我問。
「總覺得很寂寞,又有點不好意思。」司機說。
「那工作時怎麼用餐呢?」
「我開計程車的嘛,就在便利商店買便當,在車上吃囉。」
與司機不同,我絕大多事都能自己一個人進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用餐,一個人外出旅行。大概因為我自己是這樣的性格,所以身邊的朋友也以獨立自主的女性居多。那計程車司機看在我眼裡,也是名了不起的職業婦女,但她卻說她無法獨自旅行或用餐。閒聊之中,說起她在小樽出生,在小樽長大,從沒離開過小樽。那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我實在頗難想像。但話說回來,我獨自旅行難道就不寂寞嗎?說不寂寞是騙人的。我只是把寂寞與自由放在天秤兩側秤量,而後選擇自由而已。
祝津全景展望台建於一座小丘上,面臨北方的海洋,是眺望夕照美景的絕佳景點。崖壁朝海洋伸出,岩石表面粗獷荒蕪,海面上隱約浮現數處礁岩,橙色火球緩緩沉入水平線下。回望來處,那裡有一座名為「祝津海洋樂園」的小小遊樂園,從山丘上往下望,就連摩天輪看起來也像玩具模型般小巧可愛。過了營業時間的遊樂園被蒼茫暮色包圍,帶著一種廢墟感。
從「祝津全景展望台」眺望夕陽
天色暗下之後,我搭上公車回到小樽市中心。小樽運河已經點起了璀璨燈火,瓦斯燈與林蔭樹的燈飾溫暖的燈光照耀著透出絲絲涼意的濃藍天空。此處便是電影《致潤熙》裡,潤熙與純在輝煌光芒中重逢的地點。沿著運河河道蓋著許多古老紅磚倉庫與工廠,造就一種古典風情,其中有幾間現在用途已經改為折扣店、家庭餐廳與婚禮會場。
晚上8點,我搭上運河遊船。小樽運河並非由海的方向朝內陸深入,而是沿海岸的平行方向填海建成的。從水路可直接出海,運河的水位也會受到潮汐的影響。遊船先是駛往海上,而後又駛回運河,朝北而行,後又折返向南。
根據導覽員的解說,小樽運河分為河道較寬的「北運河」與河道較窄的「南運河」,其實本來寬度相同,都是40公尺,但在60年代,船運衰退、汽車普及之後,小樽市發表了要填平運河建造道路的計畫。不過這個計畫受到希望保存運河的居民的強烈反彈,因而中斷。經過10幾年的協商討論之後,雙方才得出一個折衷案:將運河南邊填平一半,建成道路,其餘不變。於是南運河的河道寬度成了北運河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成了北海道17號道路「臨港線」的一部份。夢境般的美景背後,也是有著先人議論與折衝的現實歷史的。
離開小樽運河華美的夜景,走回旅館的途中,我將運河照片分享給朋友,朋友回我:「妳邂逅妳的潤熙了嗎?」我不禁笑了出來,回覆道:「可惜我就一個人獨自看這景色。」
我心想,這座童話般的美麗小城,下次一定要帶重要的人一同來訪。
標題圖片:小樽夜景
李琴峰 [作者簡介]
日中雙語作家、日中譯者。1989年生於臺灣,2013年旅居日本。2017年以第二語言日文書寫的第一篇小說《獨舞》獲選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品。2019年以小說《倒數五秒月牙》入圍芥川龍之介獎與野間文藝新人獎。2021年,以《北極星灑落之夜》獲日本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以『彼岸花が咲く島』榮獲第165屆芥川龍之介獎。另著有《星月夜》。
李琴峰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