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雙語上課聽嘸 學生批政府找麻煩

【時報-台北電】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家長表示,剛開始他們都很支持,但隨著愈來愈了解,開始擔心孩子可能被這項政策耽誤。學生則說,現在有雙語課還有本土語言課,「事情很多,壓力大到爆」,希望政府多替學生們想,「不要一直找麻煩!」

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表示,當政府宣布要推動雙語教學時,家長認為可以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都覺得很OK,表示支持。但這幾年進一步了解雙語教學進行的方式以後,卻愈來愈擔心。

王瀚陽指出,之前許多學校宣稱轉型為雙語學校,吸引非常多小孩前往就讀,過一陣子後,家長卻發現,哪有雙語教學?因為國內真正有能力雙語教學的老師不多,學校只是形式上每周安排幾堂課有外師或雙語教師來上課,做個樣子爭取政府經費而已。

王瀚陽還舉例,之前有雙語小學在小二、小三用英語上數學課,但小朋友回家後,家長卻發現,孩子會用英語講加、減、乘、除,但真正的計算卻不會,數學的基本觀念也不懂,他們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感到質疑。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表示,他們支持政府投入資源,例如增加上課時數或延攬更多外師,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但反對現在的中小學老師用雙語來教數學或音樂、體育、美術等科目。

要做雙語教學,老師的心理壓力也很大。國小老師擔心自己英語發音不標準,影響學生學習。擔任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的新北市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說,有些本國老師與外師在音樂、美術、體育等藝能科目合作雙語教學,但因擔心自己英語發音不標準,他們在課堂上只說國語,不敢講英語,有時候還要再找1位本國英語老師加入幫忙,也就是1個領域的課要3個老師才能進行。

廣告

即使是明星高中,也不敢冒然在物理、化學等學科用雙語教學,以免學生聽不懂。老師表示,這項政策讓他們在教學上很辛苦,也擔心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

高雄中學校長莊福泰說,為確保學科的學習品質不受使用英語的干擾,因此採取少量的方式推動雙語教學。雄中在雙語教學上做兩件事,一是在英文課加重以英文解釋課文的比例,二是在部分選修課程如「物理辯論賽」以英文進行,但物理、化學等學科還是採國語教學。

北市某明星高中江姓高二生表示,學校數學老師採取全程英語教學,班上同學多數都聽得很吃力,但老師為了趕課程,也沒辦法再花時間多做解釋,聽不懂只能請教聽得懂的同學。他認為,現在同時有雙語課及本土語言課,事情實在很多,政府可否替學生想想,不要一直製造麻煩。

李姓國中生說,雙語教學最大的困難是同學們英語程度不同,「程度好的同學當然沒問題,其他人聽不懂就算了,也不會再補問」;對於學校在非會考科目,進行雙語課程時,「反正這種課沒什麼用,很多人都發呆或做自己的事,想把英文學好的話,還是會去補習。」(新聞來源:中國時報─林志成、李侑珊/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