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台美漁業諮商落幕 漁工勞權受關切

【時報-台北電】台灣遠洋漁船規模在世界名列前茅,卻曾遭美國點名涉及強迫勞動,日前落幕的「台美漁業雙邊諮商會議」,美方持續關切我國漁船強迫勞動議題,農業部承諾,將針對健全漁工工作環境的努力提出說明,年底會提出最終調查報告。

農業部漁業署統計,目前台灣擁有千餘艘遠洋漁船,每年近2萬名外籍漁工在遠洋漁船上工作。漁業署組長林頂榮表示,台灣遠洋漁船數量僅次於大陸,加上美國曾將我國遠洋漁獲列為「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美方相當關切我國漁工權益。

台灣與美國簽署「漁業及養殖合作備忘錄」,每年固定舉辦「台美漁業雙邊諮商會議」,今年度會議6月21日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

林頂榮指出,美國每2年向國會提交「國際漁業管理改善報告」,去年首度將「強迫勞動」納入非法漁業行為(IUU)。今年台美雙方討論我國漁船涉及IUU調查進展和強迫勞動議題,我方向美方說明近年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成效,並承諾今年底針對健全漁工工作環境的努力提出最終調查報告。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表示,遠洋漁工待遇不佳,像是船長要求漁工簽署授權書,長期扣留護照、船員證,完全是強迫勞動;即使漁工可透過1995專線或「漁工之聲」平台申訴,但多數船連wifi也沒有,漁業署僅在漁船進港時派員訪查,無法得知漁工執行海上作業狀況,這種勞動檢查難以反映現實。

他強調,漁工工作條件嚴苛、風險高,同樣是勞工卻不適用《勞動基準法》,相當不合理,即使政府近年祭出改善措施,成效依然有限。(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蔡佩珈/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