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國內消息》台幣難逃32元新常態;南亞擴建銅箔廠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中共二十大16日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報告中表示,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

2.中共二十大登場,工商團體負責人在密切關注兩岸關係是否能展開新局同時,也積極籌思謀畫,二十大後、待「春暖花開」時,組團訪問大陸,有意透過經貿交流營造兩岸友善的氛圍,打破兩岸形同冰封的僵局。

3.聯準會(Fed)強勢鷹派升息下,市場預期美元指數年底前可能上攻120,主要非美貨幣包括新台幣在內,今年以來跌跌不休,短期恐難逆轉,未來新台幣不但可預期失守32元,32元更勢必成為新常態。

4.今年通膨高漲,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壓抑手機、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動能,庫存水位偏高、採購保守,但伺服器及車用載板訂單持穩;對此,南亞繼展開兩岸ABF載板擴建後,因應電子、半導體升級新趨勢,電子材料布局再強化,加碼120億元擴建大陸惠州銅箔廠,年產2.34萬噸,預計2025年6月完工投產,年產值約達108.5億元。

5.由於面板價格跌破現金成本,面板廠強力要求「賣價現金成本以下不接單」的政策,再加上三星等品牌廠開始回補庫存,推動電視面板在10月下旬全面漲價。Omdia顯示器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面板廠緊踩價格,上下游形成共識讓價格回到現金成本,避免面板廠持續現金流出。

廣告

6.台、日被動元件廠因應下游居高不下的庫存水位,導致第三季的需求疲弱,相繼祭出減產行動,始終沒有鬆口的韓系大廠也傳出加入減產行列,一線大廠減產奏效,第四季被動元件價格僅下跌3~5%,標準品庫存調整至明年第一季成為共識。

7.台股雙王法說落幕,台積電、大立光受惠美股強彈助陣,股價在法說後攜手衝鋒,加持台股一吐怨氣,緊接著美股超級財報周報到,包括:特斯拉、Google、微軟、英特爾、蘋果等一線大廠聯袂上場,市場全面聚焦科技巨擘業績表現與對供應鏈帶動效應。

8.貨櫃航運族群受需求急速萎縮、供給調整不及雙重利空襲擊,運價指數大衰退,凱基投顧認為,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明年獲利全呈斷崖式下墜,甚至開始虧損,是繼匯豐、花旗環球證券等轉保守後,市場最謹慎之觀點。

9.賴瑩綺、蘇崇愷、楊晴安/台北報導 疫情蔓延、通膨高漲、俄烏戰爭、能源危機交織,全球籠罩在衰退陰影之際,數以萬計的海外台商,仍努力在世界各地闖出一天。新任的第29屆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長黃行德認為,台商是全球最靈活、含金量最高的企業體,尤其電子業擁有領先群雄的技術,他對台商非常有信心,一定能找到度過亂世的方法。

10.場持續面臨去庫存的壓力,導致下半年傳統電子旺季不旺,儘管仍有部分PCB廠正面看待下半年營運仍會維持成長趨勢,但看保守的板廠也不在少數。反應到PCB上游原物料業者上,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9月台灣上市櫃PCB原物料營收年減近三成。(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