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 健行賞風光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淡蘭古道」是清代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現今臺北到宜蘭)主要交通路線,其中,位於北路的琉榔路步道、草嶺古道、燦光寮古道、金字碑古道屬輕量級健行路段,若搭配周邊景點1日遊,不僅能欣賞古道沿途風光,還能順道逛逛周邊人氣景點,來個美拍打卡。平常沒運動、親友相揪健行讓你卻步?不妨從這裡開始,踏上健行的第一步。
北中南3路 各具歷史意義與特色
淡蘭古道分為北(官道)、中(民道)、南(茶道)3路,各路徑有不同的歷史意義及特色。北路起點為瑞芳,經猴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石城,從軍事防守、傳遞公文到成為交通要道。中路暖暖為起點,經平溪至雙溪,到宜蘭外澳,是先民為生存、耕山開闢的生活民道。南路起點為六張犁,經深坑、石碇經坪林,到宜蘭礁溪,為淡蘭間路線最短,茶商往來路線。
淡蘭古道橫跨現今北北基宜4個行政區,新北市政府依循歷史文獻所記載的路徑,以保存原有古道路段為主,剔除已佚失的古徑、今開發為主要公路或產業道路後,定出適合遊憩的淡蘭古道北、中、南旅遊路網。其中,北臺灣最早東西向通行的重要動線命脈—淡蘭北路已全線修築完成。
琉榔路步道 適合初學體驗
「琉榔路步道」為早年採礦及運送物資而建的輕便鐵道,沿途蔥鬱涼爽,步行至高點琉榔頭觀景平台,可眺望基隆八斗子、瑞芳等山海美景,相當適合健行初學者,作為體驗淡蘭古道的首發路線。此步道過去曾採用流籠牽引上下,解決坡度過陡、人力難以負荷的路段,「琉榔」便是取自「流籠」的諧音,現今雖規劃為觀光步道,仍可看到前人於岩壁穿鑿出來的舊隧道。
草嶺古道 隔海相望龜山島
其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草嶺古道」段,古道上可見雄鎮蠻煙碑、虎字碑等歷史遺跡。從大里火車站,經大里遊客中心進入步道,沿途平緩好走,行至啞口觀景台,除可看見遠處海岸線和宜蘭線鐵路外,還能看見隔海相望的龜山島。每年入秋後,東北角管理處推廣的芒花季活動,更讓草嶺古道成為1條深受民眾喜愛的健行步道。
燦光寮古道 秋天芒草燦爛
「燦光寮」據說來自於當地秋季,因滿山黃白芒草,在陽光照射下,現出燦爛光芒的景致而得名,古道沿途會經過金瓜石自來水抽水站遺址、小瀑布、柑仔店遺址、金山福德宮等,最後抵達樹梅坪觀景台。步道沿途平緩,行走難度較低,因燦光寮山是基隆火山群裡最高的1座山頭,視野遼闊,天氣好時還可眺望到臺北市與東北角海岸,走出步道後,沿102縣道可前往金瓜石地質公園,這裡原為廢棄的本山礦體,可觀察到最原始的礦業痕跡,還可順遊日治時期,因應礦業開採而設置的金瓜石神社,雖已荒廢,仍能從殘留遺址,窺見當年的神聖與莊嚴。
金字碑古道 沿途多石階耗費體力
「金字碑古道」名稱來自清代同治6年(西元1867年),劉明燈有感路途險峻,於嶺頂處題詩,並以金箔貼附詩句而得名。由猴硐端出發,行走一段路後,可見山壁上雄偉的「金字碑」,再繼續行走約300公尺,抵達探幽亭與奉憲示禁碑,此處為整個古道最高點,接著便是一路下坡,經瑞雙公路後,繼續沿著步道下行約1公里後,可看到土地公廟,不久後就可以抵達牡丹端。金字碑古道以石板路、石階為主,需要稍微耗費些體力,但沿途林木鬱鬱青蔥,不怕陽光曝曬。
體驗淡蘭古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實際走上一回。(新北觀旅局提供、楊智仁攝)
淡蘭古道上,常見珍稀蕨類植物「雙扇蕨」,是侏羅紀時代前就存在的古老蕨類。(新北觀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