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項都有意義!14次公費產檢按時做,降低孕產風險,並與產科醫師建立互信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懷孕是人生大事,為了確實掌握母胎健康,定期接受產前檢查可說是孕期最重要的大事!
當驗孕棒驗出兩條線時,你會馬上衝到醫院驗孕嗎?還是再等一等呢?比起過去多到妊娠12週才開始進行產檢,如今,已提前到8週即可拿著媽媽手冊到醫療院所進行產檢了。記住,按時接受14次產檢,是確保自己與胎兒健康的不二法門!
產檢與一般就醫的掛號費不同
雖然都是到醫院看診,但產檢與平時就醫不同,就醫使用健保卡,部分負擔的掛號費是依據醫院層級而定,從基層診所的50元到醫學中心的420元不等。醫院申請補助的單位是健保署;產檢則是憑媽媽手冊掛號,不論醫院層級,只要付100元,補助單位則是國健署。如果14次的產檢次數用完了,胎兒還未「退房」,到醫院繼續檢查就要使用健保卡掛號囉。
公費產檢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指出,國健署所提供的14次產檢時程為:在28週之前,每月產檢1次;29~36週,每兩週產檢一次;36週以後,每週檢查一次。高危險妊娠或妊娠併發症的孕婦,則視其情況增加產檢次數,以確保母體及胎兒的健康。
他表示,通常於8~10週進行第一次產檢,檢查項目相當全面,涵蓋:問診(家庭疾病史、過去疾病史、過去孕產史、本胎不適症狀、成癮習慣查詢等)、身體檢查(體重、身高、血壓、甲狀腺、乳房、骨盆腔檢查、胸部及腹部檢查)、實驗室檢查(血液常規項目、尿蛋白、尿糖);流產徵兆、高危險妊娠與孕期營養衛教指導;第一次超音波檢查。
他指出,「以超音波確認是否為子宮內懷孕,確認胎兒心跳、評估胎兒數、胎兒大小測量、著床位置與計算預產期」。
第二次之後的產檢,則以例行性項目為主,包括:問診(本胎不適症狀如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實驗室檢查(尿蛋白、尿糖),並在特定週數安排特定檢查。
利用產檢與產科醫師建立互信
產檢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婦女發生合併症及畸胎的產生,也有助於早期發現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問題,及早處置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狀況。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表示,「這也是孕媽咪與產科醫師熟悉並建立互信的機會」。
由於生產不是生病,面對產檢項目、生產方式等,在沒有生命安全的狀況下,並未有一定要怎樣的標準答案,醫師與產婦更需要建立像夥伴的關係,一起討論彼此都可接受的做法,特別是現代產婦的自主意識高漲,醫師有專業,產婦有想法,雙方需要充分溝通,才能在專業與想法取得平衡建立共識,共同迎接小生命的到來。
※原文刊載於2022年12月號《媽媽寶寶》430期。
※原文連結
※更多媽媽寶寶文章
健檢正常≠懷孕沒問題,關心生殖健康,掌握生育能力,幸「孕」與否早知道
以胎兒生理評估掌握胎兒狀況.當胎動明顯減少時務必儘速就醫,免於胎兒陷入危險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