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企業在中處境 日益艱難
西方企業在中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學人分析指出,從消費市場疲軟、本土競爭加劇,到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讓歐美企業在中國大陸的處境日益艱難。市場信心創新低之際,蘋果、通用汽車、星巴克等跨國企業紛紛面臨業績衰退,部分企業更開始裁員、關廠或重組。
儘管中國官方聲稱有9成在中國的外商看好當地商業環境,根據上海美國商會最新調查顯示,僅不到半數受訪企業對未來五年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持樂觀看法,創下歷史新低。部分跨國企業主管坦言,目前在中國的投資難以獲得合理回報,轉而考慮裁減當地員工。
據經濟學人分析,歐美上市企業中國市場的公開銷售額,在2021年攀上高峰,達6,700億美元,占這些企業總營收的15%。然而,自此之後每況愈下。去年,這些企業在中國的銷售額下滑至6,500億美元,整體占比亦降至14%。今年市況仍未見好轉,統計最近的財報顯示,近半數的企業在中國銷售額單季較去年同期出現衰退。
此外,中國經濟受房市拖累,陷入停滯,情況可能延續至2025年。加上從電動車到建材等多項關鍵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戰愈加激烈。
美國通用汽車(GM)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坦言,中國市場「惡性削價競爭」是該公司在當地獲利困難的主要原因。通用在4日宣布,其中國合資企業將進行超過50億美元的資產減記和重組,並且計畫關閉當地部分工廠。
不只汽車業,面臨萎縮的企業包括科技巨頭蘋果、咖啡連鎖星巴克和奢侈品LVMH集團。一位跨國企業老闆透露:「這時我們理應進入下一階段了。」另一位外商高層則感嘆,公司在中國瘋狂成長的日子似乎已成為過去式。
以星巴克為例,其中國市占率已讓位於平價競爭對手瑞幸咖啡。今年9月,瑞幸門市數量達21,000家,是星巴克的三倍,且較去年的13,000家大幅成長。星巴克新任執行長尼科爾10月向股東表示,公司在中國面臨「極端」競爭,據傳正考慮向當地合作夥伴出售部分股權。
雪上加霜的是,西方企業受到中美政府角力衝擊。美國2日針對特定中國企業擴大晶片禁令,中國四大產業協會隨即呼籲減少採購美國晶片。據9日消息,中國政府已對美國人工智慧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展開反壟斷調查,時機點似乎也暗示這是一種報復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