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成病人延誤就醫!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可從尿液判斷
一位年僅 47 歲的劉先生,因頻尿及解尿問題到輔大醫院泌尿科求診輔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孟霖,發現攝護腺輕微肥大,後續追蹤抽血測定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指數高達 10 ng/ml,進一步經切片檢查確診是攝護腺癌第二期,經微創手術系統施以攝護腺根除手術後,目前已恢復正常。
年僅 40 多歲得早期攝護腺癌,選擇手術或電療較佳
攝護腺癌是一個老化疾病,常發生的年齡層都是較為高齡的 60 或是 65 歲以上的男性族群,病人 40 多歲就得攝護腺癌,整整早了 20 年。
對於早期攝護腺癌的病人,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包括攝護腺根除手術、攝護腺放射線治療(電療)、積極追蹤。
不過,對於這麼年輕就得攝護腺癌的病人,積極追蹤不治療並不是很適合,積極追蹤適用於低或部分中度風險的早期攝護腺癌,或特別高齡身體狀況較差、預期可能壽命小於 10~15 年的情形的病患。
以台灣男性平均壽命 77.8 歲來說,應該還有 30 年的平均壽命,積極追蹤以 30 年的平均壽命來說可能會造成錯失治療時機。
目前市面上有幾款機械微創手術系統能提高醫師在手術中的敏感度及視野彈性,是病人與家屬的治療選擇之一。在詳細解釋治療方式與優缺點,病人與家屬經過詳細討論與思考後,選擇以手術根除的方式治療。
根據文獻報告,攝護腺在微創根除手術後,會有情況不等的尿失禁情形,不過超過 90% 的病人可以在一年內恢復尿控功能。
病人術後隔日即開始正常進食,一週移除尿管即有正常控尿功能,一次小便可以解出超過 300 ml,兩週就正常重返工作崗位。其癌症 PSA 指數也在一個月降至谷底(PSA < 0.008),讓整個生活快速回到正常軌道。
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應定期檢查 PSA
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只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晚期才有可能血尿。6 成以上病人來診時已是攝護腺癌第三、四期,與病人延誤就醫有關。即使發現解尿不順也繼續忍耐,或直到血尿才就診,50 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病人,建議應定期做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PSA)。
文/莊筱彤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攝護腺癌年增 4000 人,醫提醒:健檢 PSA 數值大於 10,半數會得病
「早上」運動防癌效果更好!《國際癌症期刊》:攝護腺癌、乳癌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