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沙龍小聚:區塊鏈與碳權的結合

(台大資工系廖世偉教授以電影AI創世者為開場引言,深入剖析人類與AI的立場和未來的合作與抗爭。/圖:數位金融交易寄資料保護協會提供)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數位金融交易暨資料保護協會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共同舉辦,第二屆第一次「數位創新沙龍座談小聚」在日前10月7號於世新大學管理學院成功舉行。本次活動得到KNOWING新聞和幣特財經的大力支持,共同探討金融科技及碳權區塊鏈的未來發展。

協會游尚儒理事長強調,淨零碳排是國家願景,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的關鍵行動。如何透過跨領域的合作驅動產業轉型,對接國際趨勢,讓減碳成為全民共識,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期待未來有更多減碳相關技術與新創公司的投入,催生更多環保永續的產品,落實淨零轉型的在地化、生活化。

本次講者台大資工系廖世偉教授以電影AI創世者為開場引言,深入剖析人類與AI的立場和未來的合作與抗爭。他指出,多數的AI目前是基於LLM運作,而人類大腦的思考模式是LLMM,已有公司開始基於LLMM進行開發,AI的開發速度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前進。

在區塊鏈金融方面,廖教授詳細解釋人們如何將貨幣放到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這一合約由上萬個礦工來保護和保證,避免金錢直接流入金融機構,而是由智能合約購買金融商品以獲利,並以他自創的「決策樹天龍九部」為例,深入解析區塊鏈金融的多個層面和應用。

廖教授也邀請台大黑客松碳權團隊,分享他們共同設計的碳權追蹤平台。這個平台的目標是碳權可視化、碳權上鏈存證,讓民眾、減碳方和買碳方都能參與其中。該平台亦規劃通過教育訓練培養更多的ESG人才,以應對目前企業對這類人才的巨大需求。

廣告

最後,廖教授提出了對碳權認證的反思。目前有四大國際碳權認證組織負責認證工作,但曾有新聞報導認證造假的情況。他認為,與其將認證工作交付給國外組織,增加產品出口成本,不如由台灣自行打造碳權認證流程和系統。

本次數位沙龍小聚為參與者提供了關於碳權區塊鏈深入見解,也為台灣在這些領域的未來發展鋪設了基石。碳交易所的成立及各種相關配套法規如火如荼地推進,相信未來會有基於碳權的相關商機出現,共同探討並推動台灣的數位金融和碳權管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