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遊戲公司創業者的中年危機

社會價值觀使然,遊戲產業搶人才搶不過半導體,沒有優秀的新創後輩,整個產業明顯出現嚴重「斷層」。圖/本報資料照片
社會價值觀使然,遊戲產業搶人才搶不過半導體,沒有優秀的新創後輩,整個產業明顯出現嚴重「斷層」。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遊戲公司遇到中年危機!不但老闆們陸續從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變成了大叔,更不約而同的碰到「研發斷層」及「後繼無人」等經營考驗。比起虛擬遊戲,更加殘酷的「實境生存遊戲」,已是這些中年大叔們最新的任務地圖。

先從上市櫃歷程來看,台灣遊戲公司密集掛牌的時間點,大約是在2000年左右,最顛峰時刻是金融海嘯發生的2008年,當年台股股王為遊戲研發公司網龍。

2016年,弘煜科技及隆中網絡兩家研發公司掛牌上櫃,但此後八年竟沒有任何一家新遊戲公司掛牌。這段不算短的「空白」期足以說明,遊戲業沒有優秀的新創後輩,整個產業明顯出現嚴重「斷層」。

在這期間,興櫃掛牌的方舟及碩辣椒,因個別因素撤銷興櫃,另一家好玩家改名美賣科技後轉行電商。目前有望從興櫃轉上櫃者,僅有宏碁遊戲、樂意及唯數。

即使本土遊戲公司經營不易,並不代表台灣遊戲市況不佳。根據調研機構資料,台灣手機遊戲市場全球排名前五。遊戲市場規模持續成長,對比本土遊戲公司停滯不前,反差極大。究其原因,台灣玩家都是玩海外遊戲。

■社會價值觀使然,遊戲產業 搶人才搶不過半導體

某家遊戲研發公司董事長不諱言:「台灣遊戲產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人才!」更精準的說,人才是失衡的。美術人才可輕易被生成式AI取代。但企畫及腳本人才卻難尋。

然而,遊戲公司人才不足的問題亦源於整體社會價值觀。業者坦言,「有能力的人才及工程師都去了半導體產業」,不但薪資高,也更有面子。家中小孩鑽研遊戲產品,只會令家長火大,更遑論支持。

廣告

還有一個議題較為隱性。業者表示,具有情懷的遊戲產品或有歷史情節故事的作品,也找不到人才。千禧世代的年輕人,沒讀過中國歷史,甚至連三國故事都不熟,在這種情況下,遊戲公司長青款產品或是曾經的大作,都還是由創業第一代撐著、扛著。

多面向因素所造成的人才斷層,正是大叔們說不出口的擔心。某遊戲公司主管就言明,「即使是有錢,也很難做出好的遊戲。」

■沒有文化隔閡的博弈遊戲,反為業者另開一扇窗

然而,山不轉路轉。就在中年大叔們擔憂人才斷層和產業斷層之際。不少台灣遊戲公司靠著博弈遊戲在全球大放異彩。這種非常單純的遊戲娛樂產品,既不需要豐富的文化底蘊,也沒有文化隔閡,反而在產業困窘時,為大家開了另一扇窗。

從各家上市櫃公司的財報中發現,博弈遊戲營收貢獻占比逐步提高,投入業者也有增無減。

大叔們暫且忘卻少年時的夢想和情懷,務實的為五斗米折腰。套句遊戲公司董事長的話「賣祖產和得到遺產,沒有什麼好丟臉的」、「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產品」。

中年大叔們目前拿到的最新闖關劇本,堪比荒野求生的實境生存遊戲,雖然沒少困難挑戰,但也不是沒有機會滿血復活。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
欣興董座:載板樂觀到2026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